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巡視利劍》火熱開播博得滿堂彩:“知道巡視厲害,但沒想到這麼厲害”

2017年09月09日10:3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知道巡視厲害,但沒想到這麼厲害”

  “揪出這麼多大老虎,中央巡視組好樣的!”“巡視利劍出鞘,貪腐無處遁形!”7日晚,專題片《巡視利劍》第一集《利劍高懸》開播,熒屏之上,有發現問題線索的鮮活細節,有和腐敗分子“斗智斗勇”的精彩博弈,更有嚴查快處的大快人心,博得了滿堂喝彩。

  “兩個字,震撼”

  “兩個字,震撼。”在北京工作的小徐道出了觀眾的普遍心聲。他說,這部專題片其實是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夠近距離了解巡視五年來的工作。“以前隻知道巡視厲害,但是沒有想到它這麼厲害,原來這麼多中管干部的違紀線索都是通過巡視發現的。”

  新華社客戶端用戶“飛車”寫下了自己的觀后感,“總有人說反腐風暴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效果。可是看到王珉、武長順這些我們老百姓平時都見不到的高官被中央巡視組給揪出來了,真心感受到了黨中央反腐敗的堅定決心和意志,感受到反腐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肩負的歷史使命出發,進一步明確巡視工作方針,強調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賦予巡視制度以新的活力,讓巡視組的腰板直了起來,巡視真正成為黨之利器,國之利器。

  “巡視組敢於發現問題,敢於動真碰硬,發揮出令人矚目的利劍作用。”鳳凰網網友“秋風拂落槿”給巡視工作點贊。

  新浪網友“在南方”結合自身實際談及巡視帶來的變化,“別的不說,巡視組來了后,單位的政治生態變化很大,少了勾心斗角,人與人相處更加輕鬆”。

  再厲害的劍,不用也會生鏽。不少群眾表示,巡視對於黨員干部來說,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要讓利劍震懾常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用戶“肖永樂”表達了自己的期待,“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巡視制度必須堅持再堅持,希望十九大后巡視工作繼續發揚光大”。

  從強烈抵觸到願意出鏡接受採訪

  “比‘人民的名義’更真實更精彩的反腐大片。”網友頻頻點贊的背后,是攝制組精益求精、克服障礙的艱辛努力。

  片名《巡視利劍》,片頭裡少不了一把劍的元素。但是不露出劍的整體外形,怎樣才能表達劍的氣質,展現出劍的鋒利、劍的重量感和劍的所向披靡?來自於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的片頭導演汪東升十分犯難。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片頭有劍從水中劃過、擊碎磐石、掠過高溫木炭等多個鏡頭。“我們前期素材准備就花費了半個月,用錳鋼打造了兩把龍泉劍,非常鋒利有質感。通過劍和硬的、軟的、有形的、無形的等不同類型物質的碰撞來表達它的鋒利感,以此象征巡視的震懾作用。”

  為了拍攝專題片,攝制組赴全國18個省區市,累計採訪15名中央巡視組組長、副組長及相關工作人員,2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拍攝近20名因巡視發現問題線索被查處的官員,留下了王珉、黃興國、王三運、蘇樹林、盧恩光、武長順、虞海燕等現身說法的鏡頭。

  但採訪攝制工作並非一帆風順。“起初,有的採訪對象不願出鏡,有的避重就輕,不敢直面問題,我們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消解他們的抵觸情緒,他們慢慢轉變了態度,願意接受採訪,並在鏡頭前說清楚自己的問題。”參與攝制的工作人員說。

  痴迷當官,迷信風水……更多細節“明天見”

  “第二集有盧恩光、司獻民、黃興國的案例,等不及想看。”很多網友在微信、微博裡表達了自己迫切的心情。接下來又會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呢?中央紀委宣傳部有關同志向我們透露了一些“下集預告”。

  ——“盧恩光是個官迷,但其實他當上副部級干部以后,覺得不一定是好事,因為知道自己戴了一副假面具。”

  ——“黃興國十分迷信,當了多年的代理書記,一直沒轉正,就向風水先生尋求‘幫助’。”

  ——“司獻民‘故作聰明’,針對打高爾夫球的情況搞自查自糾,這反而為巡視組發現其問題線索找到了突破口。”

  巡視利劍出鞘,違紀干部應聲落馬,他們又會有哪些發自內心的懺悔和對黨員干部的警誡?今晚領略完全運會閉幕式,明晚我們繼續相約專題片第二集《政治巡視》!(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李鵑)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