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從突破口到轉折點:治理腐敗實現可持續化

李紅權

2017年08月29日14:38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從突破口到轉折點:治理腐敗實現可持續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以反腐敗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和治國理政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經過五年的持續發力,使我國的治理腐敗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突破與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由於治理腐敗的可持續化及其取得的新成效,為黨的治國理政創造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使我國的改革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治理腐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格局的突破口

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管黨治黨寬鬆軟的現實狀況,採用了高壓反腐、優先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策略,為全面從嚴治黨破局、為治國理政破題。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作出了新判斷,從“依然嚴峻復雜”到“還沒取得壓倒性勝利”再到“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最后到“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全新定位,表明中央對治理腐敗面臨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科學客觀認知。以此為前提,中央確立了“無禁區、不封頂、全覆蓋、零容忍”的基本原則,強化“巡視”利劍作用,採用“打虎”“拍蠅”“獵狐”多種手段打擊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五年來,中央查處多名省部級以上高官,包括周、徐、郭、令、蘇等副國級以上領導,從嚴查處和公開曝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微腐敗”問題,處理30多萬名黨員干部,發布紅色通緝令,全球追逃追贓,反腐敗的震懾效應充分顯現。同時,中央不斷加強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完善黨內法規建設、推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強反腐敗立法,在鞏固“不敢腐”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不能腐”,並為“不想腐”創造條件。高壓反腐順應黨心民心軍心,治理腐敗新成效為全面從嚴治黨和治國理政打開突破口,打破了利益藩籬和體制機制束縛,使一系列深化改革得以順利推進。

可持續化治理腐敗為黨的治國理政創造了重要轉折點

治理腐敗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和體現,治理腐敗能力的提升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成效。如果說,十八大之后中央面對復雜局面以治理腐敗作為突破口的話,那五年來的持續治理,已經為治國理政創造了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個重要轉折點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起點,意味著治理腐敗的有效性、科學性,意味著治理腐敗形成的正向效應能夠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持續推動國家的治理變革與加速發展,意味著黨的治國理政將實現新的飛躍,可持續化的治理腐敗實現了“大黨治理”與“大國治理”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當然,這個轉折點帶來的正向效應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也需要綜合改革為其提供持續動力。可持續化的治理腐敗正是滿足了這樣的需要,可持續化治理腐敗從推動我們黨的自身治理出發,提升了黨的執政能力,使黨風政風出現新氣象,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空前高漲,黨的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保証了黨能夠擔負起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歷史責任。

可持續化治理腐敗必將成為中國特色廉潔政治的新起點

廉潔政治是政治的應然狀態,政治的本意是優良的公共生活,廉潔政治的邏輯起點就是讓公共權力為公共利益服務。廉潔政治包括三個層次,即國家政治系統的核心層次,屬於公共權力的執掌與分配、體現國家意志,即政治層面﹔政治系統的中間層次,屬於公共權力運行部門,體現對國家意志的執行,即政府層面﹔政治系統的最外圍層次,屬於公共權力的具體行使者,即各個層級的公職人員和領導干部層面。從人類政治文明進程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大國的復興與強盛,廉潔政治的實現是必須具備的基礎和保障。十八大以來,可持續化治理腐敗,為廉潔政治的實現創造了必要條件,廉潔政治建設形成了以往不曾有的堅實基礎。一是持續化治理腐敗使政治生態逐步優化,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規范,黨的紀律日益嚴明,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得到培育。二是在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和堅強領導下,政府治理有序推進,“放管服”結合,政府審批權改革力度空前,政府權力尋租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三是全面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抓住“關鍵少數”,端正選人用人風氣,從嚴治吏,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因此,可持續化治理腐敗及其帶來的轉折點,將在國家政治系統的核心層(政黨)、公共權力運行的中間層(政府)、國家意志執行的基本層(干部)開創新境界,使我國廉潔政治建設向更高層次躍升。

可持續化治理腐敗與中國特色廉潔政治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腐敗現象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特有的,腐敗是個世界性難題,古今中外的各種政權都經受著腐敗的考驗。一直以來,國際社會給出了治理腐敗的諸多方案。但我們環顧世界,位列發達國家、自詡民主法治樣板的歐美,也難以逃脫腐敗的侵蝕,金錢政治、期權腐敗,無非是腐敗換了一種面孔出現。而被西方認為是“民主”制度的印度、菲律賓等國家或地區,則是腐敗橫行、政府治理低效、社會動蕩。可以說,西方給出的治理腐敗方案,並沒有預想中的有效。反觀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始終堅持自我淨化、自我糾錯、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不斷探索治理腐敗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腐敗問題,在充分認識腐敗的危害性、嚴重性的基礎上,通過有序推進的戰略舉措,形成了治理腐敗的新成效、新經驗。五年來,我國可持續治理腐敗和廉潔政治建設,充分向世人証明了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如何治理腐敗問題,並給出了不同於西方的答案。

當然,說從突破口到轉折點,可持續的治理腐敗為治國理政創造了新的起點,並不表明我國的治理腐敗已經大功告成、可以一勞永逸了,正如中央所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在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治理腐敗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隻有實現治理腐敗的可持續化,推動治理腐敗與改革發展的動態平衡,實現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有機統一,才能維護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確保黨領導人民制定的改革發展目標的實現。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思想與我國反腐新經驗研究》(15BKS007)階段性成果。)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