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陳乃昌: 修煉防腐寸心紅

2017年03月20日15:2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陳乃昌: 修煉防腐寸心紅

“伯父是個身無余資、家無房產、膝無子女的‘三無’革命干部。”近日,記者來到福建省安溪縣龍涓鄉新民村,提起陳乃昌的事跡,其67歲的二侄兒陳榮吾告訴記者,“伯父自參加革命起,始終不忘初心、高風亮節,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

陳乃昌,福建省安溪縣龍涓鄉人,1910年11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5月在北京病逝。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研究室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國際商會顧問等職,曾參加發起組織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九三學社工作。

在陳乃昌故居的閣樓裡,陳榮吾向記者展示了陳乃昌多年來寄回家鄉的書信。家書有百封之多,泛黃的書信,遒勁的字體,字裡行間透露著老人對子侄們廉潔務實、愛國愛鄉的諄諄教誨。

“跟伯父的往來,大多數是通過書信方式。每次來信,伯父必提清廉二字。”陳榮吾介紹說,他從不用手中的權力為家人謀私利,也不允許利用他的名義搞小動作。大概在1996年的時候,大哥陳榮樹的女兒和陳乃昌的外甥想到北京發展,求伯父幫忙,都被拒之門外。

陳榮吾還記得1998年時,他因當村支書太清苦,寫信給伯父,想讓伯父向家鄉的官員打聲招呼,安排他到企業工作。陳乃昌回信嚴厲批評了他:“農村基層工作是辛苦,卻又重要又有意義。你可減少耕田,夠食即可。騰出時間為村裡辦點實事,在基層最需實干,說空話是不行的,尤須注意清廉鄉譽……”

說到此,陳榮吾向記者讀起了一封特別家書。信中寫道,“我身無余資、余產,誰都不要來京奔喪。此為學習周總理臨終婉拒侄孫輩來京所謂奔喪之義……”念至此,陳榮吾泣不成聲,他告訴記者,這是伯父2003年病重時寫給侄子們的最后一封信。

陳乃昌在世時,陳榮吾曾數次到北京伯父家,親眼目睹伯父“公私分明、夠食即可”的清廉勤儉作風。

家鄉的領導、鄉親到北京找他,人少時他親自下廚,人多時他自掏腰包,到小餐館簡單招待一下﹔上餐吃不完的飯菜舍不得倒掉,熱一熱下頓吃﹔寫信用的便箋到樓下的小賣部自己購買……

而曾經最讓陳榮吾不解的,是1984年福建省委的一次來電。“那次我剛好到北京探望伯父。”陳榮吾說,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要在香港搞一次經貿活動,邀請陳乃昌參加。省委秘書處的一名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詢問伯父衣服尺寸,要給伯父置辦一套禮服,被他一口回絕。后來,在香港期間,陳乃昌也沒有住在組織上安排的酒店,而是住在他集美大學的香港校友家裡。

“陳乃昌的本色是從革命戰爭年代錘煉出來的。”陳乃昌的同學、現集美校友總會理事長任鏡波介紹說,陳乃昌參加革命后,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后,陳乃昌一直在上層社會和國民黨上層人物中開展統戰工作。身處上層社會,陳乃昌一直對黨忠貞不渝,拒腐防變。上海解放前夕,他負責對敵偽漢奸珠寶及有價証券的清理工作,阻止國民黨把這些財產運往台灣。面對金銀珠寶,陳乃昌不為所動,出色完成清理工作,為黨和國家保住財產。

任鏡波說,陳乃昌曾有一篇紀念妻子蔡靜淵的文章,名為《水賦》。文中寫道:“生生死死七三載,修煉防腐寸心紅。”任鏡波動情地說,“修煉防腐寸心紅”正是陳乃昌在長期革命生涯中拒腐防變的錚錚感言。

陳乃昌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把錢、物看得很淡,但對災區群眾、家鄉事業卻特別慷慨。報紙、電視上一看到災情報道,就第一時間拿出微薄工資,親自赴郵局匯款。一了解到家鄉事業發展和民生問題,就寄物寄錢,四處奔走。

在龍涓鄉新民小學,仍保存著上世紀80年代建校捐款芳名錄,上面清楚地記載著陳乃昌數次寄回錢物的事跡。在家書中,陳乃昌也傾注了對家鄉的關注。他常發動愛心人士、華僑為家鄉教育事業助力。在2001年4月18日的一封信中,他交代侄子前往廈門,領取由愛國僑領李尚大捐贈的2萬元,作為新民小學和村文娛活動經費,並在信中要求,“應節儉,細水長流。捐款來之不易,費用要公開,訂立存取款項制度。”字字珠璣,廉潔為民之心寓於其中。

“繼承伯父唯一的‘家產’就是這百封家書,這是留給我們后人最寶貴的‘遺產’。”陳榮吾說,家族100多人中沒有一人在政府機關任職,雖然是在社會上打拼,但都謹記伯父的諄諄教誨,安分守法,艱苦創業,勤儉持家。更加可喜的是,陳乃昌愛國愛鄉、清廉務實的作風還在閩南一帶和海外華僑華人中廣為傳播。(記者 陳金來 通訊員 陳寶福 林欽固)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