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 李攀
2016年10月27日09:03 來源:浙江日報
都說群眾心中有杆秤,透過家風和言行,量出一名領導干部的口碑,測出他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分量。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然已去世3年多,但在寧波,有一位老人在當地干部群眾心中的分量依然沉甸甸。顏志定,曾任寧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一把舊藤椅、一摞工作筆記、一櫥証書獎狀,是這位為黨奉獻近60年的老黨員留下的遺物。
“不要麻煩組織,喪事從簡,再交3個月的黨費”,是這位老黨員臨終前提出的要求。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之以清白”,是這位老黨員留給家人的遺訓。
是什麼讓這位老人踐行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錚錚誓言,是什麼讓他為后代立下踏實做人、清白做事的精神坐標?日前,記者來到寧波,追尋老人工作和生活的軌跡。
辛勞奉獻六十載
不忘初心寫忠誠
“我從小很苦,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起來的,要懂得感恩,要保持本色,要有志氣。任何時候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摘自顏志定的日記
寧波市縣學街,一條不寬的路,在一片林立的小店鋪間。穿過一道鏽跡斑斑的鐵門,是一幢老舊的民房,顏志定曾在這裡生活了近30年。
他的二兒子顏家忠已在門口等著記者。每天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來這裡看望老母親,是顏家忠雷打不動的習慣。
走進二樓一間6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切仿佛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綠白相間的牆面,紅色的水泥地,因年代久遠而斑駁不堪、坑坑窪窪。家中看起來還過得去的,是孫女買的電冰箱和洗衣機。
這套房子是顏志定臨退休時才搬進來的,之前,一家人長期擠在一間18平方米的老式板房裡。組織上曾多次想給他換大一些的房子,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我爸爸一直都是這麼教育我們,要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他常說,一名共產黨員隻有心臟停止跳動,才有停止工作的權利。” 顏家忠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從前。
24歲參加工作,沒有講究的生活、沒有為子女創造良好的條件,顏志定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黨的事業。
“我一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共產黨員這一光榮稱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隻有心中裝著黨的最高理想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不至於失落迷茫、偏離方向”……在寧波市委組織部,保存著顏志定留下的17本厚厚的工作筆記。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字字句句,是他一輩子對黨忠誠的最好詮釋。
1977年5月到1988年10月,顏志定擔任寧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市人事局局長。在這裡,留下了他干事的信念和激情,也留下了他一心向黨、不忘初心的本色。
權為民賦為民用
治家嚴正不徇私
“組工干部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它姓公不姓私,必須不折不扣地服務於人民,必須公道正派、不徇私情。”
——摘自顏志定的日記
“身在梨園,不吃公家一個梨”“身在柴場,不買公家一斤柴”,這是顏志定大公無私的真實寫照。
一輛自行車,是顏志定在寧波工作生活唯一的交通工具。一次,他去寧波郊區給干部上黨課。上黨課的地方離市區很遠,可誰也沒想到,大家等來的是滿頭大汗、騎著自行車的“顏部長”。原來,顏志定清晨5時就從家裡出發,騎了兩個小時趕到上黨課的地方。
根據工作需要,顏志定公務出行可以安排公車。“但他到市區任何一個單位,從不讓派車,都是自行車來回。”時任寧波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董伯雲回憶。
顏志定在寧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崗位上工作了11年,在許多人看來,這是個權力很大的職位。
其實,他在任時,老同事、老領導、親戚、朋友等找他辦事的不少,但顏志定態度明確:“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任何事都得按規定來,規定能辦的,你不說我也會辦﹔不能辦的,你再怎麼樣,我也辦不了。”
有一次,顏志定到一位領導那匯報工作,恰好這位領導的妻子也在,她就順口提出想把兒子從工廠調到機關,顏志定硬是把這件事給頂了回去。
許多人覺得顏志定有些不近人情,可對群眾,他卻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
妻子王美娣記得,一次,顏志定生病,在離家不遠的寧波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當他聽說因為床位緊張,有一位從農村來的病人住不進院,便不顧勸阻,硬是將自己的病房讓了出來,自己每天來來回回去醫院挂鹽水。
大旱時節,他拉著300多公斤重的水車,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為打水有困難的群眾送水﹔夜雨如注,他為加班施工的外單位人員送去雨衣和熱湯面﹔快過年了,天寒地凍,他從城西到城東為老職工們送去退休工資﹔職工受工傷、生了病,他陪著去診治﹔職工沒有婚房,他就騰出自己的宿舍,在辦公室睡了幾年……
在他的工作筆記裡,工工整整地寫著:作為國家干部,隻有與群眾在一起才能堅持本色,為群眾做事才算堅守本職。
斯人已隨雲水去
風范長存人世間
“工作創業要靠自己的一雙手、兩隻腳和一個大腦,不能依靠別人,更不能依靠公家賦予的權力。”
——摘自顏志定的日記
在顏志定家的小客廳裡,牆上挂著那本3年前的年歷。2013年5月2日,是顏志定去世的日子。這個房間裡的所有擺設一如往常,王美娣從來不鎖門,似乎還在等著丈夫歸來。
“父親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雖然他沒給我們留下什麼物質財富,卻將他的好人品、好作風永遠留在這個家裡。”顏家忠說。
顏志定在城裡當了30多年干部,卻一直沒給妻子解決城鎮戶口,甚至多次把妻子“農轉非”的機會讓給別人,妻子一直在農村,沒有工作,沒有醫保。顏志定的3個兒子和孫輩也沒有一個人“享受”過他職務帶來的“便利”。
1972年,有同事瞞著顏志定,為他身體不好的大兒子辦了招工進城手續,他知道后,硬是讓兒子把工廠的報到証退了回去,“要是干部的家屬都來當工人,普通群眾會怎麼看?”大兒子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在村裡務農。
顏家忠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他被提任為當時的寧波市公路運輸管理處紀委副書記時,父親專門找他談話,提醒他“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走上了領導崗位,特別是紀委副書記這個重要崗位,更要清清白白做人”。
顏志定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子孫。他的兩個兒子、3個孫女與孫女婿等8人都是共產黨員。顏志定曾自豪地說:“我們家可以成立一個支部了。”
顏志定的大孫女顏建芬因為以前家庭經濟條件不好,隻讀到小學畢業,但她從工廠裝配工干起,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長為車間主任、廠長。廠裡派她去進修管理師業務,還在坐月子的她顧不上休養就出發了。為了趕上進度,一隻眼睛因用眼過度,幾乎看不見東西。如今她與朋友合伙創業,辦起了小廠。
其實,老人心中何嘗沒有遺憾。對顏志定來說,對家人的虧欠,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愧疚。
臨終前,老人緊緊握著孩子們的手,含淚對他們說出了壓在心頭幾十年的話:“當年因為工作忙,沒有參加你們的婚禮,也沒有管你們的工作,很對不起你們!”
家庭幸福,不在物質多少﹔子女多福,不在鐘鼓饌玉。跪在床前的子女,流著淚,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