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他用生命鑄就忠誠——追記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李泉新

記者 楊詩琪

2016年09月08日10:1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他用生命鑄就忠誠

2016年3月12日晚9點,江西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搶救室收治了一名急診轉來的病人。

這名病人臉色灰白,咳嗽不止,高燒39度,CT顯示急性肺炎。呼吸內科副主任姜敏立刻安排病人吸氧、輸液,進行心電監護。忙亂中,他聽到病人虛弱的聲音:“大夫,明天我一定要出院。”

病人名叫李泉新,是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組長。

第二天中午,不顧醫生的反對和家人的勸阻,仍在發燒的李泉新簽下“自願承擔一切風險和不良后果”的“承諾書”,帶著藥物奔赴贛州。

李泉新放心不下剛剛開始的這輪省委巡視。那天是周日,按照慣例,巡視組要開碰頭會。當晚,李泉新打著吊瓶,挨個兒聽組員匯報工作,分配任務,直到凌晨。大家見慣了李泉新的敬業,但誰也沒想到,此時真正折磨著他的病魔是潛伏在肝臟的惡性腫瘤。

李泉新的生命進入倒計時。

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

時光回溯到38年前。1978年,結束了兩年行伍砥礪的李泉新考入北京大學,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屆大學生。

“北大才子”,是人們嘆服於李泉新的博學廣識而傳開的美名。在李泉新工作了27年的江西省紀委和巡視系統,許多同事都聽過他娓娓道來的中國歷史、侃侃而談的共產黨黨史、隨口吟誦的毛澤東詩詞。

省紀委調研法規室副主任徐華平曾和李泉新親密共事8年。在他看來,深厚的學養積澱令李泉新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黨對於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意義,也正是這種理性的認同,鑄就了他對黨、對事業、對信仰的高度忠誠。

在暗藏硝煙的巡視一線,忠誠驅使著這位共產黨員勇挑重擔,盡忠職守。

2015年3月,李泉新率組進駐南昌市西湖區不久,便收到不少反映該區某鎮鎮村干部私吞村民征地款的舉報。

當地群眾曾就此事多次上訪,但在權錢交易、黑惡勢力干預的重重黑幕之下,問題積壓多年。李泉新將巡視組初步掌握的問題線索移交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督促快查快結。

然而,阻力比預想中來得更快。

“你什麼來頭我知道,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適可而止,以免禍及家人。”一條條惡狠狠的短信向巡視組和辦案人員發出赤裸裸的威脅。

頑抗,恰恰証明問題之嚴重、斗爭之激烈。李泉新始終相信,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他堅定地告訴辦案人員:“盡管放手查,遇上困難我來協調解決。必須一查到底,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

半個多月后,該鎮領導班子3人落馬。群眾上街放起了鞭炮,打出“感謝政府,感謝中國共產黨”的橫幅,以最質朴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巡視組的敬意。

巡視干部同樣生活在復雜的社會關系網中,難免遭遇各方說情的壓力。李泉新告訴組裡的年輕干部,隻管照章辦事,碰上不好處理的情況就把責任推給他。他也時常叮囑年輕人要淨化交友圈:“‘朋友’太多,巡視起來難免掣手掣腳。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偶爾和同事談及工作,李泉新不無感慨:“我們黨太重要了,沒有黨中國就一事無成。黨,隻有嚴管才有希望。我們手握巡視利劍,必須對得起黨的信任。”

有霹靂手段,亦有菩薩心腸

從2014年出任巡視組組長,至今年4月,李泉新所帶領的省委第三巡視組共完成8輪巡視任務,巡視了26個地方和單位黨組織,發現問題線索934個。

成績總與投入成正比。省紀委副書記肖德福評價李泉新,“是帶著激情和責任感在工作,善於思考,敢於創新,兢兢業業,追求極致”。

2014年12月,第三巡視組在巡視省直某單位時,了解到該廳原副廳長因受賄罪被判刑。

“受賄可能不是單獨行為,案子應該還有所牽涉。”盡管有同志認為結了案的問題沒啥“嚼頭”,李泉新還是決定順藤摸瓜找找問題線索。他主動與司法機關對接,調閱了大量卷宗,最終發現了一批有價值的線索,確定了一批新的重點人、重點事和重點問題。

這就是如今在省委各巡視組中流傳的“泉新工作法”之一——“挖老礦”。此外,還有從下級單位入手,摸查主管單位有關問題的“捅天花板”法等,都是李泉新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發現問題線索的有效方式。

在人們眼裡,李泉新是有著霹靂手段的黑臉包公,鐵骨錚錚,一身正氣。但更多人說,泉新組長醫者仁心,懷著一副“治病救人”的菩薩心腸。

2015年,在對56個縣(市、區)開展巡視“回頭看”期間,李泉新率組所巡視地方的一名區委書記被人舉報涉嫌瀆職,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經了解,這名書記在干部群眾中口碑較好,決策合理合規,個人並不涉嫌貪腐,但情緒急躁、工作方法簡單等問題確實有所反映。

對此,李泉新和他談話時既肯定他的成績,又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還結合自身實際教方法、傳經驗。事后,這名干部動情地說:“巡視幫我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一定會繼續甩開膀子干。”

李泉新曾長期從事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看到不少領導干部由好同志淪為階下囚,他很痛心。他認為,巡視是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要為治“病樹”、拔“爛樹”提供問題導向,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教育干部、保護“森林”。

在巡視談話中,李泉新常抓住時機對領導干部進行黨章黨規黨紀教育,致力於喚醒大家的紀律和規矩意識。“既講大原則也說小道理,有高度又通人情,好理解,能接受。”不少被巡視單位的領導干部都感嘆,“泉新組長真是用心良苦。”

“人有一碗飯吃就夠了,碗裡有幾塊肉不重要”

“自己干淨才能看到別人臟。”身為監督者,李泉新的“手電筒”首先照向自己。

謝絕被巡視單位有心或無意的陪餐安排,要求被巡視單位領導“非請勿到”保持距離,哪怕是送進巡視組駐地房間的一盤水果也會被一次次婉拒。

李泉新習慣早晚散步,一邊走一邊聽聽收音機裡的新聞,既是放鬆也是學習。巡視南昌市進賢縣時,負責后勤保障的縣紀委副書記鄒忠文注意到李泉新散步時穿著皮鞋,又聽說他這次忘了帶收音機,很快便把這兩樣東西送到李泉新手上。

“運動鞋他堅決不收,收音機倒是留了下來,但執意按照發票價格給錢。”鄒忠文記得很清楚,那是68元。

李泉新對家人也近乎苛刻。他一早定下“家規”,不許求他辦事。有親友想通過李泉新攬點項目掙點輕鬆錢,他拒絕得直截了當:“黨培養我,不是給你們大富大貴的。人有一碗飯吃就夠了,碗裡有幾塊肉不重要。”

日子久了,家裡人便不再指望“背靠大樹好乘涼”。李泉新家中有9個兄弟姐妹,如今大部分還在老家務農做工。

也不是沒有埋怨和誤解。外甥徐華輝曾小心翼翼試探著,請舅舅在自己職務轉正時說句話,誰知舅舅當下發了火:“要求進步就得認真學習、踏實工作。是金子總會發光,工作干到位了組織自然會把你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又不違規違紀,順水推舟而已。”徐華輝當時很是委屈。

直到李泉新去世后徐華輝才知道,就連舅舅的兒子也沒沾過舅舅的光,仍是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每天上班來回60公裡,舅舅的兒媳至今還是一名合同工。

“舅舅常說,他從農家子弟走到現在不容易,黨已經給了他太多,他很知足,很感恩。”徐華輝現在慢慢理解了舅舅,因為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因為知足,所以不謀私利﹔因為感恩,所以敢做敢當。

2016年5月31日,李泉新的生命之火搖曳著散盡了最后一絲光熱。

追悼會當天暴雨如注,積水阻斷了通往殯儀館的必經之路,卻愈加喚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對李泉新的敬重與懷念。人們脫掉鞋襪,赤腳涉水前行,表示一定要送李泉新最后一程。

8月26日,江西省委追授李泉新為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

在李泉新住院期間,省委巡視辦副主任王愛東曾發去問候短信。李泉新回復道:“我盼望早日回來,和你在同一條戰壕裡繼續戰斗。”這是李泉新留給自己真誠熱愛著的這份事業的最后一句話。(記者 楊詩琪)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