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珍 鄭赫南 張偉
2016年08月12日08:50 來源:檢察日報
3分鐘就可以完成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數字化偵查辦案平台讓反貪干警隨時加滿偵查戰斗力,網友的一條小線索經過網絡輿情小組和反瀆局合力挖掘,最終牽出一批重大瀆職犯罪案件……
當“互聯網+”成為熱門搜索詞時,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檢察院主動建立互聯網思維模式,探索“互聯網+檢察工作”方法,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東風,在檢察技術和信息化工作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有了網絡平台
“關注微信公眾號后,點擊網上受理欄目,就直接選擇進入行賄犯罪檔案查詢頁面,操作簡單方便還快捷。我昨天下午才提交的查詢申請,今天就拿到查詢結果了。”近日,來自雲南某儀器設備公司的沈艷對官渡區檢察院的行賄犯罪檔案網絡查詢平台贊不絕口。
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是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一項重要業務。官渡區檢察院對查詢數量、查詢人數、查詢時間、查詢流程等網絡大數據進行了分析整合比較,運用“互聯網+”手段,結合“兩微一端”工作,搭建了一個穩定性佳、操作性強的網絡查詢平台。2015年11月9日,經過前期策劃、運行測試、升級改造的“洗禮”,該院行賄犯罪檔案網絡查詢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為了最大限度方便查詢者隨時隨地查詢的需求,該院在電腦和手機上同時開通了查詢平台,查詢者隻需要關注該院官方微信或是登錄網絡查詢網頁,就可以足不出戶進行資料提交、圖片上傳、信息登記等程序,該院工作人員在收到查詢申請后,可直接抓取數據導入內網平台,審核完后短信通知其來領取查詢結果。值得一提的是,為快速篩選查詢結果並防止冒領,驗証取件人身份,該院特別設置了身份証識別程序,可直接在系統內刷取件人身份証號碼,快速准確識別查詢結果序號。
今年1月至7月,雲南省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數量達到8.5萬余件,其中官渡區檢察院查詢數量佔到了1/8,網絡申請查詢佔60%,網絡查詢平台功不可沒。與投入使用前比較,時間、人力成本得到節約,平均查詢一件申請從15分鐘縮短至3分鐘,雖然查詢數量、查詢人數成倍增長,但是該院還是做到了“當天查詢當天取件”。
數據分析讓決策更精准
“‘繁簡分流’這項創新工作能夠取得良好成效,並被上級院推廣運用,業務數據分析至關重要。”官渡區檢察院分管公訴工作的副檢察長王銳說。
案多人少是基層院普遍存在的問題,官渡區檢察院也不例外。“困則思變,變則通幽。”通過對近三年的辦案數據進行評判、調研分析,該院總結出了一套辦案經驗,即公訴案件“繁簡分流”。公訴一科科長張欣欣和科室相關人員調取了大量的案件數據進行比對歸納,形成了一篇包括案情分析、辦理情況、審查結果的大數據報告,將公訴工作的辦案規律、辦案期限、訴訟效率進行了調研論証,確定了試行繁簡分流的價值。這項工作機制實行后,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數據時代為該院檢察工作帶來的“甜頭”遠不止於此。
“我們在每個訊問室內都安裝有溫濕度及時間顯示器、筆錄終端錄入設備、可遠程網絡控制攝像頭等,可通過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技術及時固定証據,遏制和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証人變証。”該院反貪局長滿旭東介紹了辦案工作區的信息“裝備”。據了解,該院的同步錄音錄像設備可以對各訊問室的畫面進行疊加,即在每一個主畫面上都會同步顯示時間,疊加后的畫面可同時傳輸到流媒體服務器上,辦案人員可登錄客戶端遠程實時監視審訊情況。
大數據在節約辦案成本的同時,也促進了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精細化。該院向信息化“要”偵查戰斗力,充分利用信息大數據優勢,打造了集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資源共享於一體的數字化偵查辦案平台,使辦案工作橫向擴展,縱向深挖。
為便於對業務數據分析管理,案件管理中心辦公室每季度、每年末都會對各類案件受理情況、業務辦理數據作出匯總分析比較,提出工作建議,對一些不完善、不規范的案件提出風險預警,助力領導決策。
這條瀆職犯罪線索來自網友
“張某、王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犯罪事實清楚,証據確實充分,請法庭根據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及考慮被告人的認罪態度等依法給予公正判決。”7月14日,官渡區檢察院對一起土地違法犯罪提起訴訟。這起案件的辦理,得益於一個網絡舉報。
將信息化轉化為偵查戰斗力,是“互聯網+”帶給該院的又一“福利”。成立網絡輿情監測小組,挑選“行家裡手”擔任網絡監測員,適時搜索關鍵詞,分析研判涉檢信息,收集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該院拓寬舉報渠道,多方搜集案源的新做法。
2015年4月3日,官渡區檢察院的官方微博被一名網友@多次,主要反映該區王官村近20畝的基本農田被村干部張某、王某佔用后違法修建房屋、翻建魚塘、硬化道路和場地,已經造成耕地的重度破壞。
該院立即派出反瀆局長李文一行到王官村走訪調查。對線索的真實性進行審查后,反瀆干警及時介入,走訪群眾,蹲點調查,實地勘察……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該院基本確定了這是一起集體耕地被非法佔用、造成基本農田被破壞的嚴重后果的案件。
但此類案件在該院尚屬首例,如何對証據進行收集、定性、鑒定等成了首要難題。李文通過查詢得知,國土部門在每年進行的衛星照片執法工作中,發現大量疑似違法使用土地情況。該院立即找到國土部門,調取土地資料,比對衛星照片,掌握了大量証據,而后又向耕地破壞鑒定委員會提出了委托鑒定申請,証據定性等難題迎刃而解。最終,該院立案查辦國家工作人員瀆職失職犯罪2件4人,涉案金額70余萬元。
以此舉報線索為切入點,該院成功查辦一批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非法佔用土地以及審批、監管領域的重大瀆職犯罪案件4件7人,為國家挽回重大經濟損失。
“重視網友的建言獻策,加強與網友的互動,及時收集了解他們對檢察工作的建議,是‘兩微一端’的價值體現。現在我們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近。”該院檢察長傅軼迅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