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9:50 來源:南方日報
垃圾填埋工程嚴重滲漏,民心工程傷了民心﹔扶貧資金打水漂,村務混亂惹出民憤﹔實心紅磚禁而不絕,職能部門監管不力﹔頂風違紀公款吃喝送禮,基層“四風”問題樹倒根存……近期,省紀委和有關地市紀委繼續加大暗訪力度,發現了典型的“為官不為”問題。省紀委要求,各涉訪地區和部門要高度重視暗訪發現的問題,深入治理“為官不為”,認真組織調查處理,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舉一反三,落實整改,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茂名化州市水口村
垃圾填埋工程嚴重滲漏 責任部門不作為
茂名化州市官橋鎮水口村村民反映,村子裡的水源被污染,生產與生活受到嚴重影響。2015年10月,村民取了井水樣本到化州市衛生檢驗中心進行檢驗,結果顯示井水的耗氧量、氨氮、鐵、錳等都出現了重度超標,已不符合飲用水標准。
2016年4月,省紀委暗訪組來到水口村了解情況。村民告訴暗訪人員,污染源來自上游的垃圾填埋場。暗訪人員在村民的帶領下從村子往上走了3公裡左右,就聞到了一股股惡臭。來到近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池黑色的污水。村民說,這個池子裡的污水都是上面的垃圾填埋場滲漏出來的,一下暴雨就會向下流去。登上大壩,暗訪人員見到了這個佔地面積約100多畝大型垃圾填埋場,裡面的垃圾已經填了三分之一,而填埋場底部都是從垃圾中溢出來的黑色污水。
暗訪人員從化州市城建局了解到,該垃圾填埋場名為化州市南齋坑垃圾處理場,屬於當地的民心工程。該項目於2012年立項,由省政府核准投資,總投資為7300余萬元,其中垃圾填埋場部分投資為4400余萬元,已經投入資金為3700余萬元。項目建設單位是廣東省環境工程裝備總公司,設計單位是廣東省環境保護工程研究設計院。該項目於2014年3月開工建設,2015年9月完工。當年10月開始向裡面傾倒垃圾,但還不到一個月就發現工程質量有問題。化州市城建局領導透露,由於填埋場底部的防滲漏保護層沒做好,一到雨天,垃圾滲出來的污水就通過地下向外溢出。無奈,當地政府隻好在大壩的下方挖掘一個蓄水池,但蓄水池容量有限,隻能起到暫時存儲污水的作用,一到雨天也就無能為力了。
按道理來說,作為垃圾填埋場應該有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對此,化州市南齋坑垃圾處理有限公司龐經理稱,“垃圾場污水處理廠大概於2016年1月份建好,但還未運行”。
化州市城建局一位副局長稱,該工程至今沒有驗收,暗訪人員了解到,垃圾填埋工程在試運行3個月內必須驗收,特殊情況下不能超過1年。而相關責任部門面對這一問題卻沒有拿出有力的應對措施。
惠州惠東縣國和村
扶貧投入不見成效 村務混亂惹出民憤
惠州市惠東縣寶口鎮國和村屬貧困山區,多年來一直是扶貧的對象。但這麼多年的扶貧,究竟扶貧款是多少,用在了哪些方面,村民卻一概不知道。
2013年春,村委會突然貼出了一張告示,稱惠州市人防辦從2009年冬到2012年底向當地撥付了305萬余元扶貧款。后來,經過村民了解,扶貧款支出包括油茶花種植40余萬元、建文化站20萬元、建水利大壩10萬元以及向貧困戶發放現金80余萬元等。村民匡算了一下,發現這些項目合起來隻有100多萬元,剩下的錢卻去向不明。村民稱,“起碼有170萬—180萬元不知去向,從來沒有結過賬,也沒有向群眾公開過。”
村民告訴省紀委暗訪人員,從已開展的扶貧項目來看,多是巧立名目,屬表面功夫,村民沒有得到任何實惠。在村民的帶領下,暗訪人員首先來到油茶基地,看到零星散布於山頭的油茶樹幾乎被荒草雜木掩蓋。村民稱,這油茶基地面積20畝左右,種上油茶8000棵左右,總價號稱花費45萬元,實際上投入隻有20萬元左右。村民說,為了多謀取一些扶貧款,山頂還修了一個兩立方米左右的水池,稱用來灌溉油茶,但水池從來沒有被用過。村民稱:“山上根本蓄不了水,而造這池號稱花了15萬元,實際上3萬元就夠了。”
暗訪人員試圖向國和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翁景新了解有關情況,而他見到暗訪人員的時候,先是極力阻止,而后對暗訪人員提出的所有問題,基本都是以三個字回答——“不知道”。
村民還告訴暗訪人員,今年春節后,翁景新的侄子因拜山放鞭炮而引起山火,大部分油茶樹已被燒毀,他的侄子隻賠了7千元了事,而花巨資搞的這個扶貧項目沒有帶來任何效益就荒置了。村民還告訴暗訪人員,翁景新搞這個油茶項目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伐木賣錢。為了將山裡的木運出來,他還專門修了一條路直通山頂,並因此毀了20多畝農田。
305萬余元的另一個項目便是水利堤壩,目前壩內雜草叢生。村民說,修建堤壩花了10萬元,而實際隻給了包工頭5.5萬元。村民還反映,“建佔地面積約60平方米左右的村文化活動中心,按照造價最多是10萬多元,但他報了19萬—20萬元。”
此外,據暗訪人員了解,國和村共有山林面積兩萬余畝,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2003年4月,其中的1.7萬畝按照每年一畝一塊錢的價格租給了東莞市天洋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租賃期為30年。直到去年,村民才見到山林租賃合同。村民稱,“合同中的簽名都是假的,死了20多年的人也被假冒簽名。”另據暗訪人員了解,國和村還有2000多畝生態林,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應該有所補償。但這些年來,這些生態林補償金也不知所蹤。
暗訪人員在當地調查過程中,村民還反映了翁景新私賣村水電站、在危房改造中徇私枉法、村務不公開等多個問題。今年5月27日翁景新兒子結婚,在惠東縣城皇牌成記海鮮酒店大擺三十幾桌宴席,每桌宴席超過2500元,在當地屬頂級消費。席中,翁景新還大收禮金。
據悉,近年來,當地村民一直沒有停止對翁景新的舉報。2014年,寶口鎮紀委對翁景新進行了調查,查明2010年至2013年,國和村使用“白條單”作支出憑証入賬的開支單據共322張,涉及金額共110余萬元,給予翁景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而當地村民認為,這種處分沒有意義,因為他還是繼續在村裡大權獨攬,村裡的所有收支款項還是不明不白。
肇慶懷集縣
非法紅磚廠未根治 職能部門執法不力
實心粘土紅磚生產對環境、土地會產生毀滅性的破壞,早在1992年12月9日,國務院就已發文,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紅磚作為建筑牆體材料。2015年4月,省紀委暗訪曝光了肇慶四會、高要和佛山三水等地磚廠違法生產實心紅磚的問題。暗訪曝光后,佛山和肇慶市認真進行查處整改,給予四會市政協副主席梁海連(時任四會市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等6名黨員干部黨紀政紀處分,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排查清理,拆除非法生產紅磚設備。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集中整治的效果如何?根據群眾舉報,省紀委暗訪組對肇慶市整治實心紅磚問題進行了跟蹤回訪。回訪情況表明,肇慶市整治非法生產實心紅磚工作取得了成效,走訪的鼎湖、廣寧等地未發現有磚廠在生產實心紅磚。但在群眾舉報的懷集縣,非法生產問題仍然突出。
在懷集縣橋頭鎮265省道路邊,一座佔地三十多畝的磚廠正在生產,路邊停了一排長長的前來拉磚的貨車。這是懷集縣橋頭京金磚廠。一名工人稱,這家磚廠一直在生產,不但沒有停業整頓,還不停地在開挖廠房附近的山體。“24小時都開工,一天生產50多萬塊磚。”一名附近的村民說。
據了解,懷集縣原本有18家磚廠存在違規生產實心黏土紅磚的行為,去年的集中整治行動拆除了10家,另外8家被要求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整改,整改結束通過相關部門審批,並取得“五証一照”后,可繼續生產新型牆材。
暗訪組來到懷集縣國土局,礦管股股長稱:“那8家証照現在都到期了,我們要求五証一照辦齊。”暗訪組隨后走訪了懷集縣住建局,“懷集縣整治紅磚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這裡。該局辦公室主任說,“我們之前所發的通知書明確都有說的,隻能是對設備和廠房進行改造,不能進行生產行為。現在應該都沒有在生產了吧。”
情況真的像縣住建局說的那樣嗎?暗訪組隨后又走訪了8家當中的利鳳磚廠、閘崗龍福磚廠、中洲鎮新中泰磚廠,均發現了違法生產實心紅磚的情況。
佛山南海區一單位
頂風公款吃喝 套取資金買卡送禮
最近,有群眾舉報,佛山市南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桂城分局常務副局長劉國榮(主持全面工作)和辦公室主任冼健嫦等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頂風公款吃喝、買卡送禮等。
究竟舉報是否屬實?今年5月30日,省紀委和佛山市紀委聯合暗訪組來到南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桂城分局。暗訪人員首先翻閱了相關賬本,從賬本上看,該分局每月公款接待總開支頗高,從兩三萬元到五六萬元不等。其中,單次接待費用超1500元的,每個月都有好幾單。更為夸張的是,單單2015年12月一個月的公款接待次數就高達48次,除去周末休息時間,平均每天有2次公款接待。
暗訪人員仔細翻閱這些單據發現,2015年下半年的餐費開支竟是上半年的近兩倍。而且,這些所謂的接待,絕大多數手續不全,沒有附上相應的派出單位公函和接待清單等。對此,冼健嫦稱:“那48宗我也不是全面了解,有時候是領導的票,我也不好一一去問。我也提醒過局裡面的領導班子,不必要的接待就不要接待了。”
此外,南海區紀委配合暗訪組對該分局涉嫌“存在套取資金用於買購物卡送禮”等違規違紀情況進行了調查,對此冼健嫦當即承認,“買家私有套過,那一年好像是買了幾萬塊的家具,然后就(套)出了兩萬多這樣子。”
經南海區紀委查實,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間,劉國榮利用職務之便,先后多次將私人宴請和卡拉OK等費用,以公務接待名義在單位報銷共約2.1萬元。此外還查實,2014年6月,時任該分局常務副局長袁景輝指示辦公室主任冼健嫦購置了2.7萬元購物卡用於發放和送禮,且這筆買卡費用以購買辦公用品名義列支。
目前,劉國榮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袁景輝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處分,冼健嫦受到黨內警告、行政警告處分。(記者 趙楊 通訊員 粵紀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