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原巡視員楊先靜在職時,受人請托辦事並不收“好處費”,但在退休前后短短半年時間裡,卻通過打“時間差”和打借條等方式大肆收受財物。在辦理退休手續3年后,楊先靜被開除黨籍,並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所謂期權腐敗,是指領導干部在位時利用手中權力為他人謀取利益,卻不圖眼前“回報”,而是根據私下“協議”待離職或退休后才以各種形式兌現“酬勞”。它與期貨交易有著相似之處,實質是避免權錢“直接”交易,試圖躲過黨紀國法的懲處。這種腐敗形式,潛伏深不易被發現,卻危害巨大,必須引起警惕。
1 “退休后再說”給權錢交易披上“隱身衣”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下,“一手交錢、一手辦事”式的直接權錢交易風險越來越大,空間越來越小。一些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黨員干部開始打“時間差”——先辦事,錢物等離職或退休后再說,妄圖給自己的貪腐行為披上“隱身衣”。
利用職權之便為兩家醫院在醫保審批、恢復上“打招呼”,年過六旬的陝西省寶雞市人社局原副局長何寶林,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據行賄者供述,何寶林曾拒絕和退回賄款,並與行賄者口頭約定:“現在收錢不妥,等以后退休了你再扶貧吧”。
何寶林先后收取的17.6萬元“感謝費”,金額上雖不算很大,卻在形式上充分演繹了什麼是期權腐敗。從表面上看,“退休了你再扶貧”是對行賄的婉拒﹔從本質上講,則是其將權錢交易行為長期化、隱性化的“障眼法”。
中國礦業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劉金程認為,期權腐敗折射出了一些領導干部“退休即安全著陸”的僥幸心理。一方面,他們手握實權時,為仕途安全偽裝廉潔,不斷經營人脈關系和資源,意圖“放長線、釣大魚”﹔另一方面,離職或退休時收緊“漁網”,從曾經關照過的企業身上索取回報。
“我給這個老板幫了很多忙,他要感謝我時我跟他說,現在不缺錢,等我退休后你再給我花點、玩點。后來,他就把一張340萬元的銀行卡給了我。”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湖北省隨州市政協原主席樊建國的一段話,暴露了貪腐官員“無利不起早”的本性。
事實証明,“退休后再說”不過是貪官們表演的期權腐敗把戲。紙包不住火,不論是巧妙偽裝搞期權腐敗,還是為貪腐行為披上偽裝清廉的華麗外衣,總會有“衣不遮體”的一天,終究會大白於天下。他們用自己拙劣的表演,再次給廣大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
2 警惕期權腐敗的“殺傷力”
作為腐敗行為的一個“變種”,期權腐敗比“你給錢我辦事”的即時權錢交易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危害性。
一些腐敗分子也視之為高明之舉:搞期權腐敗既能保証獲利不落空,又能“按照制度辦事”,回避赤裸裸的交易,不至於落下“把柄”,即使他人懷疑,但由於收益是在領導干部離職或者退休后幾年、十幾年后才“兌現”的,取証查實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有的領導干部在退休后,到曾經“幫助”過的企業擔任高管,拿取提前約定好的高額“薪酬”,有的則直接伸手索取約定好的“收益”。廣東省國稅局原局長李永恆在退居二線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向曾關照過的企業索要現金、房產等財物價值近900萬元。
劉金程表示,期權腐敗大多都滋生在土地使用權轉讓、工程招投標、產權交易及政府採購等重點經濟領域,一旦發生,必將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領導干部權力‘期權化’,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和權威,破壞干群關系﹔會降低政府效能,造成管理的混亂﹔還會破壞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破壞社會公平正義”。江蘇省泰州市委組織部徐小軍表示。
期權腐敗還會催生共同腐敗的“小圈子”,進行權力“傳銷”。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李炳毅撰文指出,期權腐敗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權錢交易,而是合作共謀,參與的雙方都是彼此間“最信得過”的人,如戰友、老鄉、同學等,外人很難察覺,給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查處帶來了困難。
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期權腐敗收益靈活、隱蔽性強、潛伏期長、查處較難等特性,會讓一些心懷不軌的領導干部借此謀取私利。這種腐敗“病毒”比“明火執仗”的權錢交易更可怕,會嚴重危害健康的政治生態。
3 辨症施治,讓期權腐敗無所遁形
領導干部期權腐敗行為的出現,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必須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標本兼治,將這種權力腐敗的“病毒”扼殺在萌芽狀態。
破除期權腐敗,領導干部潔身自好是關鍵。如果領導干部腦子裡存有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念頭,必然會走上腐化墮落的不歸路。領導干部隻有自覺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干干淨淨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才不至於費盡心思去搞期權腐敗。
要鏟除期權腐敗,必須強化對權力的監督。要嚴格落實《關於進一步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等制度規定,加大離任審計力度,規范退休領導干部從業行為,完善退休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織密制度的“籠子”。
同時,還要通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領導干部回避性輪崗交流,避免領導干部周圍結成關系網,防止利益“小圈子”形成,讓期權腐敗失去根基。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鼓勵新聞媒體、人民群眾進行批評監督,讓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對期權腐敗等腐敗行為的研究力度,創新工作手段,對期權腐敗利劍出鞘,嚴厲懲治,讓腐敗分子付出沉痛代價。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認為,針對期權腐敗的特點,應從制度上予以規范。比如應根據不同官員的行政級別和權力特點,明確官員辭職及退休后的從業領域,讓官員既能發揮余熱又不能逞余威。
各級政府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清單之內必須為”,給權力戴上“緊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打破腐敗尋租“潛規則”,防止權力進入市場,消除權力“期貨交易”滋生的土壤。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隻要利用手中的權力獲取了不法收益,不管花樣如何翻新,行為如何隱蔽,都注定逃不出黨紀國法的“正義之手”。(王昆鵬 於雅菲 龔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