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6·干部擔當系列⑦

鐘黎:紀檢干部的杰出代表

2016年02月25日09:5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鐘黎:紀檢干部的杰出代表

鐘黎在施工現場檢查工作。資料照片

前不久,重慶市渝中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紀委書記鐘黎查出並退回一盒禮品——原來,一家施工單位故意忽略掉了郵寄人和郵寄地址,以確保“送到位”。“今天收了一盒,明天就可能給你送兩盒﹔今天一家送,明天就可能兩家送。我絕對不能開這個頭。”鐘黎說。

在家人眼中,鐘黎愛工作,也愛家庭﹔在她幫助過的孩子眼中,她是“像媽媽一樣的阿姨”﹔在同事眼中,從來“實話實說”的她總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在違紀者眼中,她鐵面無私,讓人畏懼。鐘黎則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普通人。

“隻要在崗一天,就要盡最大努力”

鐘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話語不多但始終精神飽滿”。令人沒想到的是,兩三年前她被診斷出了甲狀腺癌。

剛拿到診斷結果時,女兒還在讀初中,家裡還有80多歲的公公和婆婆需要照顧,“父母都是得癌症走的,現在自己患上了,不知還能活多久?”一連好幾天,鐘黎內心焦灼,朝夕相處的丈夫也不知道如何安慰。過了幾天,看鐘黎的情緒穩定了一些,丈夫試探著跟她好好談談心。沒想到這個“女漢子”平靜地說:“既然結果無法改變,那就接受它吧!”

“手術前一天她還在工作。”渝中區老舊社區改造工作組成員蔣倩說,他們是無意中發現鐘黎生病的。有一次,在對一個社區的環境綜合整治現場驗收時,有人看到鐘黎手背上有幾處針眼,衣服上還粘著一張病員卡。看到大家擔心,她一把將病員卡扯掉:“沒事,小問題,明天要做個小手術。”

那段時間,渝中區的老舊社區改造正全面推進。進手術室前,鐘黎給同事打去電話:“整治現場你們多費點心,我手術完了就來。”“誰能想到她口中的‘小手術’竟然是甲狀腺癌!”蔣倩說。

病床上的鐘黎為了騰出時間來安排工作,與醫生商量將第二次手術的時間往后推。同事打電話說要來醫院看她,她說:“來的時候,記得帶上筆記本。”

剛做過手術的鐘黎,說起話來非常困難,但她卻一句一頓地整整交代了8項工作。

手術后要接受放射治療,其間,低燒、頭痛、咽喉潰瘍,一口飯也吃不下,鐘黎就用手壓住自己的喉嚨,使勁往下咽。

渝中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這時正在搞人員大輪崗。鐘黎支撐著與輪崗人員一個一個談話,溝通思想,總結以往工作得失。一天下午,她用整整4個小時約談了3位輪崗人員。談話結束時,她都站不起來了。

主治醫生多次提醒鐘黎,她的病情很復雜,要注意多休息。她卻說:“我很幸運,這份工作給了我盡情展示的平台。隻要在崗一天,就要盡最大努力。”

“千方百計堵住每一道缺口”

看到鐘黎病中還忘不了工作,家裡人有時抱怨,她這個病“都是累出來的”。“做紀委工作確實要勞心勞力。鐘黎面對腐敗分子時總是敢於碰硬,無私無畏。”渝中區紀委監察局干部范賀強說。

渝中區建交委原建管站站長林某因涉嫌嚴重違紀,組織決定對他採取“雙規”措施。林某長期在區建設系統工作,是所謂熟人多、能量大的“能人”。林某剛被“雙規”,鐘黎的手機便響個不停——有的打聽林某的去處,有的詢問案件的進展,有的幫忙說“好話”,鐘黎一律毫不猶豫地予以拒絕,后來有人惡言威脅,鐘黎更是斬釘截鐵地進行回擊。

“雙規”之初,林某還心存僥幸,拒不配合調查。鐘黎與辦案人員認真比對每一筆賬目,查找蛛絲馬跡﹔逐一上門走訪有關企業單位,夜以繼日地找涉案人員談話,連續加班加點十多天,終於徹底查清了林某涉案上百萬元的違紀違法事實。案子查實辦透了,鐘黎和辦案人員都瘦了一圈兒。家人和同事擔心她吃不消,她卻欣慰地說:“案子突破了,瘦幾斤也值啊!”

幾年前,鐘黎還以紀委書記身份兼任著區建管辦副主任,負責渝中區社區整治的制度設計、合同規范等,安排並監管3.6億元資金的使用。她不敢有一絲懈怠,上班時間機關事務多,她就在周末帶著團隊一趟一趟跑現場,測量范圍,預算經費,制訂實施方案。

對這位干練的女干部,菜園壩竹園小區不少居民有印象。整治期間,鐘黎來這裡不下8次,“每個社區情況不同,資金又有限,必須要先解決居民急需解決的問題,讓每分錢都用到刀刃上。”鐘黎一次次匯報,協調區市政局、菜園壩街道等,很快整治好了這裡的老舊下水管道。

現在,中央紀委要求各級紀委書記紀檢組長,要將全部精力聚焦到紀檢監察工作上來。鐘黎把工作重心全部轉移到專職執紀問責。她探索出了一項在各級辦公會推行的“十分鐘議廉政”制度,要求各級辦公會上安排10分鐘時間,由各分管領導分析分管工作中的風險防控薄弱點、作風建設的難點等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我們當紀委書記的,在監督別人的同時更要自覺接受監督。”鐘黎說,她正醞釀建立紀委書記談心日,在每個單月第一周的周一下午,到基層單位聽取意見建議。

“紀委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計堵住每一道缺口。隻要我們的工作能讓人滿意,再苦再累也值得。”鐘黎說。

“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

在很多人眼中,鐘黎是一個工作狂。其實,不忙工作的時候,鐘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女子”。

公公20多年前因公致殘后,都是鐘黎每天悉心照顧。老人家生活越來越開心,80多歲了身體還很好。“多虧了我的好閨女!”說起兒媳,老人家忍不住連聲夸獎。

20多年來,他們的小家庭始終充滿著歡樂。隻要周末不加班,鐘黎就會像所有不辭辛勞的母親一樣,陪女兒練鋼琴,陪丈夫看書,陪年邁的公婆聊天。一年兩次全家集體出行的自駕游,是雷打不動的約定。“每次她都把路線、住宿、餐飲和當地特色研究透徹,做成一沓厚厚的旅游攻略。”丈夫笑著說。

有一年,渝中區組織各單位骨干到邊遠的巫溪縣學習鍛煉。在一個村子裡,無意間聽到村民抱怨當地長期缺水,鐘黎立刻上了心,前前后后向有關部門反映了20多次,終於解決了村民們的用水難。

鐘黎還是重慶市涪陵區石沱鎮留守兒童張純健的“愛心媽媽”。自從10多年前“認親”后,鐘黎一直資助她從小學讀到了初中,每次買文具和衣服她都會准備兩套,一套給家裡的女兒,一套寄給石沱鎮的“女兒”。鐘黎一家還經常去張純健家,節假日把她接到重慶來住幾天,兩個女兒現在真的親如姐妹了。

“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我只是一個既愛自己也愛別人的普通人。”鐘黎說,“我在努力堵住人生的每一道缺口,也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幫助更多的人堵住人生的缺口。”(記者 張國聖 李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