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台攝像機,48家境內外媒體、80多名中外記者在現場,15名記者現場提問,涉及20多個問題,回答妙語連珠,快門噼啪作響……
2016年1月15日上午,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監察部副部長肖培,中央紀委宣傳部部長陳小江,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劉建超,中央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羅東川“組團”亮相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解讀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據悉,這是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就解讀中央紀委全會精神召開新聞發布會。活躍的氣氛,精彩的答問,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一樣的發布會 不一樣的內涵
“黨中央堅定不移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今年要繼續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吳玉良在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語氣堅定、透著自信。
紀律審查、糾正“四風”,5大板塊23組關鍵數據,20多個問題的坦誠回應……大量資訊“第一時間”發布,一批熱點案例新鮮出爐,中外媒體記者大呼過癮。“收獲太大了”、“太給力了”,現場好評不絕於耳。
說起中央紀委新聞發布會,時間可以回溯到本世紀初,中央紀委曾數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重大腐敗案件查處情況向公眾發布權威消息。2004年5月,中央紀委開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對涉及職責范圍內的重大事項、重要活動、重要政策等內容,及時公開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進一步轉變觀念,去神秘化,持續加大公開透明力度,積極採取多種形式公開信息、解疑釋惑,回應關注、引導輿論。每年年初,中央紀委都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上一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展和成效,並於2013年首次進行現場電視直播。
今年的發布會,相較以往,在主題、時間、地點、形式等方面均有較大變化。最大的不同就是,發布會主題緊扣剛剛閉幕的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定名為“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新聞發布會”。另外,會期也由全會前改到全會后,地點由中央紀委機關轉至國務院新聞辦,並設置了記者現場提問環節。
會風改變的一小步,反映的是理念變化的一大步。此次新聞發布會安排在全會之后召開,無疑擔負著展示中央反腐敗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宣傳全會精神的重要任務,以此表明立場、引導輿論、凝聚共識。
權威而細致的介紹,釋放了許多信號,傳遞了諸多深意,有效放大了六次全會的“聲音”。公開透明的背后,反映的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思路的轉變,更折射出我們黨管好黨、治好黨的自信。
輿論評價,中央紀委新聞發布會,公開、透明、坦誠,“有底氣、有自信”,值得關注。
一樣的提問 不一樣的自信
發布會的質量,關鍵在信息。
“現在對令完成的調查是否已經展開,調查過程中是否會和美國官方溝通?”
“令完成這件事情,中方正在處理,也在和美國進行溝通。”
……
記者的問題,直接甚至尖銳、敏感,五位發言人不回避、不躲閃,態度鮮明、充滿自信:
對於反腐敗 “權力斗爭論”“影響經濟論”等錯誤觀點,發言人旗幟鮮明予以批駁:中國的反腐敗沒有“紙牌屋”!反對腐敗,打擊權力尋租,淨化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實際上有利於經濟發展。
對於片面理解“妄議中央”造成的疑問,發言人引述《黨紀處分條例》明確說明:中國共產黨聞過則喜,聽得進批評,也歡迎批評,但中央定下來的大政方針,全黨必須統一執行。
對於反腐敗會不會是“一陣風”,會不會導致干部“不作為”等疑慮,發言人回應斬釘截鐵:中國共產黨將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踩著不變的步伐,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鬆,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通過反腐敗讓干部忠誠、干淨、擔當,既廉政,又勤政。
……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得黨心民心,群眾廣泛支持,厚重的民意無疑是現場自信的強力支撐。
一樣的答問 不一樣的風格
一問一答的良好互動,反映的是發言人深厚的理論功底,以及隨機應變的政治智慧。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在那個時代有本《呂氏春秋》,書中有一個《疑鄰盜斧》的故事……”吳玉良用寓言故事回應外國記者質疑,生動形象而又有理有據,“中國反腐決不是政治斗爭”, “帶著錯誤觀念或是‘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事情,結論往往會扭曲”。
為說明黨紀與國法的關系,肖培隨口將熱播電影《老炮兒》的情節拿來巧妙類比:“向中央紀委舉報,不是報警而是舉報。這部電影裡,群眾把紀法分開給解釋了,報警是法,舉報是紀律。”
態度開誠布公、臨場收放自如、表達鮮活“接地氣”,中央紀委發言人的表現贏得滿堂彩。
“很有趣,也很有內容。”美國國家公共廣播(NPR)駐中國記者孔安(Anthony Kuhn)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仍然意猶未盡,中央紀委發言人頗具個性的回答,更是讓他感到意外、印象深刻。
許多與會記者表示,新聞發布會輕鬆幽默,幾位發言人配合默契,讓人感覺“誠意滿滿、信息爆棚”。
廣大在線網友和社會各界也紛紛“點贊”。天涯論壇網友“海霞”說:“看了發布會后,心裡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中央紀委將反腐敗問題如此公開化、透明化,實屬難得。”大河網網友“李牧笑”同樣感觸頗深:“有希望才會更有期盼,有期盼才會有監督,把反腐敗置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讓我們更有期盼。”
一些專業媒體也是贊譽有加,比如,鳳凰衛視主持人胡一虎、評論員何亮亮在談到發言人表現時認為,現場的積極應對、揮洒自如,顛覆了人們以前的“慣性判斷”……
中央紀委監察部特邀監察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的評價也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聲音,她說:“中央紀委領導走上國新辦新聞發布平台,積極回應尖銳敏感問題,是一種非常好的對外溝通交流方式,可以讓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反腐形勢,更好地讀懂中國反腐故事。”(記者 楊巨帥)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
相關專題 |
· 聚焦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