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數增長情況
近年來成都市群眾減少和消除腐敗信心度變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20家市屬國有企業年利潤持續增長(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旗幟鮮明高壓正風反腐,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我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發展速度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一些地方經濟增速下滑,社會上出現了反腐影響經濟、反腐導致干部為官不為等謬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持續健康。
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十八大以來,該市整飭黨風、嚴懲腐敗,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黨員干部“為官不為”問題得到有效糾正,干部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被充分激發。正風反腐,不僅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是拉動了消費健康增長,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社會投資增長和對外開放,助推了企業創新創業,有力地駁斥了那些反腐影響經濟、反腐導致干部為官不為等謬論。
1 正風反腐有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委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鐵腕正風反腐,紀檢監察機關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共立案6221件6897人。其中,2012年至2014年分別立案查處數量年均增幅67.7%,2015年前11月同比增幅54.8%。通過高壓正風反腐,2012年至2014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從8139.9億元增加到10056.59億元,平均增速10.7%﹔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從780.9億元增加到1025.2億元,平均增速14.6%。2015年,成都被世界銀行授予“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標杆城市”,被新華社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
促進了消費持續擴大。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查處公款大吃大喝、出入高檔會所等行為,開展“會所中的歪風”“違規收送商業預付卡”等專項整治。通過正風反腐,高消費少了,中低消費多了,“三公”經費支出大幅下降,消費增長回歸了理性和正常。2012年至2014年,成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其中餐飲行業零售總額不降反升。2015年1至10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
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查辦案件與預防腐敗協同機制,在重點發案領域、單位開展專項整治,堵塞制度漏洞,出台規范“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意見,推行主要領導干部“五不直接分管”等制度,確保決策公開民主科學。這些措施斬斷了一些企業和個人以腐敗謀取政策和經營便利的利益鏈條,倒逼廣大市場主體走依靠創新、依靠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內生發展道路,反腐敗成為加快經濟轉型的“催化劑”。2014年,成都市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增速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現代物流、科技和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猛,2014年較2012年增長28%﹔高端種植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快發展,第一、二產業比重在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在逐步增長,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
保障了經濟平穩發展。當前,有人認為從嚴懲貪治腐,特別是查處一個地方的主要領導,會導致人心不穩,政策不可持續,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踐表明,從嚴懲治腐敗,不僅不會損害一方的發展形象,反而有利於政治生態的重構,有利於促進黨員干部專心干事創業,有利於經濟要素合理分配,有利於正常發揮市場功能。以成都市龍泉驛區為例,2014年,該區主要領導被查處,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該區當年GDP不降反升,增長12.7%。同樣,以成都市屬國有企業為例,十八大以來,成都市先后查處19名國企負責人,涵蓋半數以上市屬國有企業,但在2014年,成都20家市屬國有企業年利潤同比仍增長25.9%。
助推了投資高位增長、加快了對外開放步伐。有人認為從嚴正風反腐,特別是查處大要案,會損害一個地方的形象,甚至影響國際形象,降低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但實踐表明,強力正風反腐,有效提升的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堅定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心,激發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如今,成都已經成為投資者投資西部的首選城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外商投資到位資金持續增長,世界500強企業有268家落戶成都。
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有人認為反腐敗增加了企業獲取政務服務的相對成本,加大企業創新創業的風險。實踐表明,通過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的大排查、大掃除,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創新創業動力。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增長34.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6個百分點,新增科技型企業預計全年突破1萬家。
2 正風反腐維護群眾利益促進共建共享
堅持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落腳點,今年立案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861件,有力維護了民生發展成果,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推動了群眾身邊突出問題的解決。以“民生工程”為重點,切實解決吃拿卡要、虛報冒領、貪污侵佔等問題,強化基層干部作風建設﹔著力開展與民爭利、貪污侵佔等7個共性問題和161個個性問題開展集中整治。
促進了民生持續改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通過正風反腐共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2.2億元,通過加強對惠民政策落實情況檢查的再檢查,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教育領域一大批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更多的資金投入民生領域,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反腐帶來的民生紅利。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投入民生領域資金同比增長117%,最低月工資標准和低保標准分別提高16.7%、15.3%。
密切了干部群眾的血肉聯系。在全面從嚴治黨新任務、新要求下,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市先后選派394名市級機關干部、3366名區縣級機關干部駐村任職,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2015年上半年,群眾對推進作風轉變的滿意度達86.74%。
3 正風反腐有力促進干部干事創業
堅持以最大力度、最足韌勁滌蕩官場積弊,對尸位素餐、不履職、不擔當的失職瀆職行為狠糾嚴處,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熱情進一步迸發,有力駁斥了新常態下干部“怕出事、不做事”的奇談怪論。
整治“為官不為”推動干部勤勉履職。將“為官不為”作為整肅吏治的重要內容,狠抓“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機關病”、干部“走讀”等專項整治,嚴肅問責“混事官”“太平官”“逍遙官”,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規矩意識、擔當意識,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作風漂浮現象大幅減少,為全市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正風反腐高壓催生干部作風新轉變。通過正風反腐,不良官場風氣得到強力糾正,廣大黨員干部適應了遵規守紀的新要求,不斷強化紀律規矩意識,嚴格用紀律的尺子量自身日常言行,確保不越底線、不踩紅線﹔適應了作風轉變的新形勢,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抵制“四風”,嚴細深實的優良作風進一步形成﹔適應了依法辦事的新標准,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工作,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用好“四種形態”,確保干部知底線、敢作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關口前移、抓早抓小,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警示教育、約談函詢、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等方式開展執紀問責。今年以來,成都市共查處輕微違紀行為1503人、嚴重違紀行為553人、嚴重違法行為86人,分別佔處分人數的70%、26%、4%。高效辦結存量線索,誡勉談話、函詢、了結538件。 (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