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中央八項規定出台3周年的日子。
當天下午6點多,本報記者如約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在這個特殊時刻,與他共話中央八項規定如何改變中國。
“我認為,中央八項規定開啟了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新紀元。”我們的採訪,就以這樣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開場了……
八項規定改變了我們的制度觀
高波曾去某市調研,該市一個市屬單位,2012年招待費200多萬元,現在是20多萬元,隻有之前的1/10。“9/10哪兒去了,為什麼過去存在,現在不存在了?由此足見,這9/10本可以沒有,而且並不影響政府的運轉、公共活動的進行、公共服務的提供。”
近年來,類似幾十個制度管不住一張嘴的困境飽受詬病,“從中央到地方,幾百上千個制度,有一個是容忍腐敗的嗎?沒有。可為什麼制度這麼多,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還這麼嚴重呢?”高波認為,這暴露出我們制度建設以及制度執行中的一些問題,即重制定、輕執行,雖然數量不少,但質量不夠,特別是有效管用的制度供給不足。
從實踐來看,紙上的制度疊床架屋,要求太原則,目標太虛飄,短時間又做不到,這就等於是“質量不高的制度”。如果這樣的制度越寫越“好”,數量越寫越多,但是執行效力不高,制度預期和實際效果反差越來越大,特別是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和違反“四風”問題又久治難愈,恐怕隻會削弱人們對制度的信仰和信心。過去有人所說的“制度無用論”,就是消極失望心理的一種反映。
可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僅僅3年,這些老大難問題都有了很大改觀。高波認為,中央八項規定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一個共性的規律,就是要言不煩、具體可行、實實在在。今天講不吃一頓不該吃的飯,就像當年“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一樣。中國古人講“道不遠人”,真正有效管用的制度都是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中央八項規定的橫空出世,在我們黨的制度建設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制度建設觀和制度執行觀。”高波認為,制度建設觀的改變,體現在不要搞大而全、小而全的“面子”制度,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執行導向,特別是制度制定者把自己擺進去且具體可行的制度﹔由此必然帶來制度執行觀的深度變革,體現在制度落地的過程當中,就是“既有‘制’,又有‘度’”,堅持有紀必執、有違必究,把零容忍三個字體現在管黨治黨的全過程和各領域,用“活制度”倒逼出全體黨員干部內心深處的黨章黨紀黨規意識。十八大以來我們熟悉的一個詞叫“以上率下”,就是中央八項規定改變了“手電筒隻照別人不照自己”的游戲規則,吹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集結號。
重樹我們黨可以說到做到的信心
3年來,中央八項規定到底改變了中國什麼?大家各抒己見,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我的角度來看,非常重要的一條,是重新樹立了我們對於中國共產黨可以說到做到的信心,這是我們收到的一個巨大的信心紅利或者叫民心紅利。”
有言而有信的政治信譽和實踐成效,老百姓才會相信你、支持你、擁護你。一段時期以來,有些領導干部講道理頭頭是道、講要求面面俱到,但自己的言行反差特別大,成了黨員群眾深惡痛絕的兩面人。言行不一,知行不一,一旦他們的違紀事實大白天下,會嚴重傷害黨的形象和政治信用,難怪老百姓成為“老不信”了。
“中央八項規定找到了黨心民心的最大公約數,是說得到、做得到的一個契合點。”高波認為,在以中央八項規定為核心,在黨員干部和老百姓一起參與形成的社會集體行動中,形成了“共產黨知行合一、說到做到”的共識。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民心資源,基於此,對於未來的信心,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希望,形成了共鳴。不敢公款吃喝,公權不敢肆意任性,等等,這就是向群眾兌現承諾、重塑形象、樹立公信的過程。
“你會發現中央八項規定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自信,這種自信來自於多年想管也在管卻沒有管住的事情,這次管住了,這足以証明很多問題我們黨是可以管,也能夠管得住的﹔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很多比較難的問題,快速見效,我們是有這個能力的。”
中央八項規定出台3年了,能堅持多久,該如何深化?高波認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的事,這要從制度的固化、實踐的深化、群眾參與公開化三個方面著力。他特別提到新修訂的兩項法規,體現了全面從嚴、一脈相承的制度設計理念。中央八項規定開啟的依規治黨、全面從嚴治黨的路,正在全面延伸。
老百姓滿意的責任倫理回來了
高波認為,中央八項規定改變了我們黨的施政方式,過去附加在領導干部施政活動上不該有的特殊待遇、特權利益,被中央八項規定的“奧卡姆剃刀”剔除了。讓我們的施政者回到了為民務實清廉的本位上來,對於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也起到雙向淨化作用。
負責任才能贏得信任,凝聚信心。中央八項規定是一面高揚的旗幟,這個旗幟上寫著兩個字:責任。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想到身上的責任,不要想手中有多少權力,能撈取多少利益。
高波認為,中央八項規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漫漫長路上踐行責任擔當的一個路標、一座燈塔,是我們黨責任文化打造過程中的一個基石,也可以說是我們黨打造責任體系、責任工程中的核心工程、生命線工程。因為它會讓老百姓重新認識到,黨的好傳統回來了、好作風復蘇了,我們負責任為老百姓做事、讓老百姓滿意的責任倫理又回來了。
我們黨要打造一個責任政黨,每名領導干部都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道理很簡單,不負責任的人怎麼可能領導群眾?黨怎麼可能放心地把公共權力交給你?中央八項規定就像一個“責任實驗室”,我們黨說到做到就是負責任的表現,這樣政治信用不僅不會透支,信用等級反而會越來越高。以中央八項規定為代表,或以其為平台為載體,我們負責任地施政,把黨的責任文化建立起來了,全社會的責任文化也會隨之形成,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關系才能修復,崇廉向善的文化氛圍才能落地生根。
“不要因為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就固步自封,還要看到不少問題換了馬甲繼續存在,更重要的是人們心頭還有心魔心癮未除,就是‘不想腐’的目標還遠沒有達到。不客氣地說,恐怕要一兩代人。”談及中央八項規定的深遠意義,高波既清醒又充滿信心。“中央八項規定像一個巨大的螺旋槳,波及面越來越大,所形成的氣場越來越強,在不斷提速中帶來新風正氣。那些有心魔心癮的人,手痒嘴饞的人應當明白,不可能回到舊的政治生態上去了。”(記者 賈亮)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