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姐是湖北恩施人,原來在老家縣城開了一個餐館,生意不怎麼好,她就跑到北京務工了。去年她回去了,又在原來那個地方開了一個同樣的餐館,生意卻很不錯。原因在哪?她說,原來她那個飯館旁還有一家差不多的飯館,是縣裡領導親戚開的,所有客人都跑那家去了。現在情形變了,那家飯館關了,所以她又干起了老本行,生意很好。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原來開那個店辦手續花了一兩個月,現在弄這個店就兩三個工作日,“而且機關干部辦事規規矩矩的,不怕你笑話,當時辦衛生許可証時,我還是老套路,准備塞個紅包,沒想到剛准備往外掏,就被對方摁回去了。”
八項規定改變中國。3年來,八項規定深入人心,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民風社風悄然變化,人民群眾看在眼中,贊在心頭。
黨風正則民風淳——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黨員干部作風好了,社會風氣就會向好的方向變化。”
“這兩年黨員干部開會不進‘館子’,年底不買‘節禮’了。反之,我們的福利待遇提高了,我發現自己每月的養老金都增加了。”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的劉大媽說起“八項規定”,就豎起大拇指,“干部想著為大伙辦實事,現在干部和大伙感情近了,大伙心裡高興。”
貫徹黨中央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執紀監督,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持續釋放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三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04934起,黨風政風新變化,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受。
過年過節,賀卡消失了﹔開工竣工,大排場儀式沒有了﹔節日節慶,大場面慶典取消了﹔公款旅游、公款吃喝、開著公車接孩子上下學的少了……
黨風與民風社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黨風是關鍵、是前提,決定民風社風。改進作風,必須首先要抓好黨風,以黨風促民風。抓黨風、糾“四風”,必須移風易俗,轉變民風社風。
雲南寧洱城鄉,濫辦大辦酒席之風曾一度盛行,“升學酒”、“出院酒”、“滿月酒”、“喬遷酒”……什麼事兒都能“辦酒”﹔有借機斂財的、鋪張浪費的,也有因“禮”返貧的、因酒誤工誤事的……當地群眾真是“有苦難言”。
“縣裡安排整治大辦酒席時,當時覺得這是民風民俗,難度大,不好改。沒想到,首先重拳治理黨員干部操辦酒席,群眾全力支持,帶動整個工作順利推進。”寧洱縣寧洱鎮紀委書記李忠華說。
“現在辦酒的規模小了,請酒、吃酒的人少了,每年少掏兩三千元!”寧洱鎮民政村大灣田66歲的村民老李笑呵呵地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黨員干部作風好了,社會風氣就會向好的方向變化。”
“執政黨的行為模式會影響社會風氣。”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隨著黨風政風的改進,無疑對民風起到了塑造和示范的作用。
群眾有了更多受益感——
“從一點一滴做起,帶來的正向變化也一點一滴累積,老百姓看得到、摸得著、得實惠。”
貴州省盤縣石橋鎮妥樂村農家樂老板路元生的生意走了個弧線,“八項規定出台前,生意很不錯,之后猛下滑,近來又好起來了”。
最初,看到縣裡一名干部因公車私用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他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在餐館吃飯的“看上去像干部”的一位顧客也說:“運氣不好,撞到槍口上了!”
路元生原來以為,八項規定也許就是一陣風,刮一段就走了。可沒想到,這幾年八項規定越抓越緊,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隨之而來的是,干部下館子、打麻將的少了,走農家、辦實事的多了,“我們這村原來污水橫流,臭哄哄的,村裡開展環境整治,現在變‘小橋流水’了。你看,我這農家樂生意也隨之好起來了。”路元生難掩內心的喜悅。
開展作風建設的目的,是把黨員干部與老百姓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認為:“我們黨從一點一滴做起,帶來的正向變化也一點一滴累積,老百姓看得到、摸得著、得實惠。”
人民群眾對此有著切身感受。“各級干部深入基層解憂排難的時候多了,我們街道、社區的干部都用微信、QQ群跟我們保持聯系。”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嘉興花園居民陳龍翔說。
“這清洌洌的水,還真有點像現在一些干部的好作風。”江西省蓮花縣荷塘鄉雙嶺村村民賀裕華說,他家的自來水管破裂了,一反映,工作人員立馬就過來了,很快就安裝好了。
“官話套話少了,群眾辦事方便了、容易了……”家住貴州省瓮安縣文峰花園社區的趙斌此前辦理煙花爆竹經營許可証,一年都沒跑下來,“現在辦事大廳設置咨詢台,公開辦事流程,進行一次性告知,不到半個月就搞定了。”
“以前村務、財務怎麼樣,我們村民誰都不知道。現在每月都能收到一張村務公開‘明白紙’,收入開支一目了然。說實在話,我們對黨和政府也越來越信任了。”雲南省昌寧縣柯街鎮村民鄭素麗說。
“正風反腐讓群眾增加了對黨的信心,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心理受益感。同時也讓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是正風反腐帶來的更高層次的獲得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說。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希望抓作風的腳步不停,力度不減,把那些藏著的躲著的挖出來”
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干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四風”反彈,最盼望的是馳而不息抓下去,保持長效。
“3年來,我們都看到風氣變好了,老百姓非常擁護,希望一直抓下去。”江蘇東海縣闞朱洲村村民張勝軍說。
不容忽視的是,在高壓態勢下,一些“四風”問題更加隱蔽,穿上隱身衣、進入青紗帳。
“有的干部不敢在大酒店用公家的錢大吃大喝了,就躲到一些單位食堂去接著玩、接著樂。”江蘇省泰興市民戴鵬說。
“有的干部不敢公開收禮收錢了,開始用電子平台等搞這一套,還很難監督。”貴州省瓮安縣的趙斌說……
“中央的要求是越往后執紀越嚴,可還是有些干部在紀律和規矩面前‘打盹’,甚至‘睡大覺’。”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嘉興花園居民陳龍翔說,“希望持之以恆的抓作風建設,把那些藏著的躲著的都挖出來,堅決打掉一些人的僥幸心理。”
同時,不少群眾在接受採訪時提到,現在有一些基層干部,不敢亂作為了,但慢作為、不作為的現象卻有所抬頭,對此也必須嚴肅查處。安徽省長豐縣陶樓鄉陶西社區陶余長說,“老百姓不僅要求門好進,臉好看,最終是希望事好辦。”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順應群眾期待,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常態化開展專項檢查,與稅務、審計等部門建立信息互通和聯合檢查等機制,加大查處力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進一步建立健全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長效機制,讓“四風”問題無處遁形。
“3年實踐,讓我們看到了黨中央改進作風的堅定決心。”任建明說,全國人民都相信,中央抓作風建設將步子不變,力度不減,用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邱 杰 劉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