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破譯“不想腐”的心靈密碼(下)

2015年09月18日09:3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破譯“不想腐”的心靈密碼(下)

反腐反到深處,是文化的對決,是信念的較量。今天,我們在不斷完善相關監督制約體制機制,將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探尋貪腐心理的產生、發展和活動規律,從而破譯“不想腐”的心靈密碼,讓黨員干部守護好自己的心靈,讓制度敬畏、規則意識融入黨員干部的精神世界,使其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達到“不想腐”的境界。

■有效引導心靈

過度欲望猶如一杯咸水,隻會越喝越渴,古希臘《伊索寓言》裡告訴我們:“貪婪往往是禍患的根源”。隻有自覺“修剪”欲望,淨化心靈,提升定力,才能抵制誘惑

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們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保持廉潔的從政心態,自覺“修剪”欲望,淨化心靈,提升定力,抵制誘惑。

讓敬畏感來規范心靈。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應該說“心存敬畏”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之課和必備之德,黨員干部應當對權力懷有敬畏之感,真正做到遵守紀律不含糊,遇到紅線不觸碰,否則,必將邁入腐敗深淵。要有敬畏黨章意識。黨章是我們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了黨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規范要求。要時時以黨章的規定和要求為鏡,從自己做起,常懷一顆敬畏之心,用勤廉務實的個人形象,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愛戴。要有敬畏紀律和規矩意識。當前,紀律和規矩已經成為先於、高於和嚴於法律的對黨員干部的剛性約束。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立起來、嚴起來,先要讓紀律和規矩挺在心上,做到令行禁止,這也是保護自己的最有效方法。無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不從嚴,那也是形同虛設。隻有對秩序和規則保持敬畏,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規約,才能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從根源上有效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實現從“不敢”、“不能”到“不想”的躍升。

通過廉政宣誓來震撼心靈。孟德斯鳩曾說過:“誓言在羅馬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沒有比立誓更能使他們遵守法律的了,他們為著遵守誓言常是不畏一切苦難的”。在今天,“廉政宣誓”作為營造廉潔文化氛圍、增強黨員領導干部自律意識的“心理廉潔契約”,對黨員干部心靈是一種軟性的政治約束力,具有積極意義。讓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通過庄重嚴肅的公開形式,在公眾視野范圍內的公共場合,面對黨章、面對國旗、面對憲法宣誓,遵紀守法,廉潔從政,從而促使其內心警醒,明確自己應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震撼、純淨黨員干部的心靈,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培養他們的榮辱之心,進而激勵自己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培養良好習慣來駕馭心靈。諸多事實告訴我們,人應該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支配人。支配習慣,就要做習慣的主人,在駕馭中保持清醒頭腦,站穩腳跟立場,抵制壞習慣,倡導好習慣。身為一名黨員干部,不僅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把握住自己,也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細節上堅守心靈的“防護堤”,始終保持防微杜漸、嚴於律己、抗拒誘惑的良好習慣,惟其如此,才能永葆“大道”不偏離、“大節”不喪失。隻有以開明的理政心態、健康的生活情趣,明確哪些是好習慣,明辨哪些是壞習慣,用好習慣去約束心靈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領導干部來說,最重要的是讓自覺接受監督成為一種習慣。要主動要求監督,樂於接受監督,切實養成在監督下工作生活的習慣。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催生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內生源泉。

■探索開發心靈

無論我們從事何種職業、身處何種職位,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誘惑,心中難免會淤積一些消極情緒和不良心理。隻有不斷進行心靈開發,拓展心靈空間,心靈才不會被扭曲,才會變得遼闊

提升信仰奉獻的“原動力”。“修身先修心”,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愛好等方式來陶冶高雅情操。領導干部與其將心態的落差和失衡的情緒深埋心底,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不如主動尋找有效的途徑使自己忘記煩惱,採取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解壓,盡量使自己的生活內容多樣化。要知道,人的一生不是與別人斗爭,而是修煉自我的過程。檢視一些落馬黨員干部的腐敗軌跡,無一不是把理想信仰拋到了九霄雲外,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骨頭”變軟了,最后滑向犯罪的深淵。沒有信仰,心靈就沒有寄托,精神就沒有依歸,就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對於黨員干部來說,隻有堅定信念,人生才有根基,心靈才有家園,生活才有樂趣﹔隻有不斷滋養人生內涵,陶冶人生情操,才會有原動力,才會“不畏浮雲遮望眼”,做到“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凝聚心靈支撐的“親情力”。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是領導干部保持廉潔心理的必修內功。幸福是一種哲學概念,隻有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各種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認識,才能使心靈不被一己私利所困惑。要精心維護和不斷夯實家庭和諧幸福的基石,時刻用親情來提醒自己是家庭的支柱和脊梁,要始終涵養一身正氣,做到不使自己失足、不使家庭蒙羞。唯有這樣,生活才有心性,生命才顯得更知性。家庭的幸福和諧,既是一種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標,也是一種清曠豁達的生活境界,更是領導干部事業興旺的堅強后盾和力量源泉。

增強心理調適的“免疫力”。良好心態是構建廉潔從政心理的前提。要實現內心清淡如水,就必須及時對自己的內心進行調適,以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和諧的心境。要以更遼闊的心靈感悟人生,合理調整並科學把握好心理狀態,以期達到我想,但不嫉妒﹔我哭,但不抱怨﹔我怒,但不自棄。這是內心和諧的一種要求,也是一種境界。要有寬廣的胸襟。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絕句》中所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裡,透過一尺見方的窗戶,就能看到秦嶺千秋的雪景,而僅有兩個平方大小的門框,卻看到的是萬裡長江滾滾之勢!古人心胸尚且如此廣闊,作為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干部,更應該具備遼闊的視野、廣闊的胸襟。唯有如此胸懷,才不會將視野拘囿於一己私利,才能用正氣樹立形象、實現理想。因而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喧囂世界時,要以“寵辱不驚”的心態、辯証的思維去對待,得意之時要保持謙虛,失意和徘徊之時要保持從容、冷靜,才能保持良好心態,促進內心和諧,不斷取得更大進步。

■注重教育心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心靈教育調適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

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該將廉潔心理的培養和個人的道德修養、人生經歷、社會實踐相結合,牢固樹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理念,讓廉潔心理在學習中確立,在實踐中印証,在追求中升華。

在多元教育中培養廉潔心理。“焉行為不端,源心術不正。”心理問題是導致行為問題的重要根源,需要用黨紀條規、黨性修養、黨風品德進行教育熏化。隻有保持廉潔心態,消除心理失衡,塑造健全人格,才能筑起拒腐防變的“心理長城”。學習懺悔錄照鏡子。通過集中學習十八大以來違紀違法領導干部懺悔錄,開展撰寫學習心得活動,使黨員干部受到觸動、獲得感悟,警示各級干部始終做到慎獨、慎微、慎行,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小節,常修為官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開展認知教育洗腦子。充分發揮黨校、干部學院等培訓主陣地作用,開展認知教育,通過幫助其算好清廉“七筆賬”,不斷強化黨性修養。立足抓早抓小“扯袖子”。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領導干部通過廉政約談及時提醒,對心靈上的“小毛病”、“小問題”及時糾正,力求把可能發生的違紀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防止小錯釀大禍。

在親情氛圍裡濡養廉潔心境。從家庭的角度來看,腐敗也是影響家庭穩定和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通過家庭成員的自覺努力來抵制和預防腐敗,關系到每個家庭成員的工作和幸福生活。搭建平台。通過搭建“弘揚廉潔家風 共建幸福家庭”、“大手牽小手把廉潔自律帶回家”、向黨員干部家庭發出“興廉潔家風,建文明家庭” 倡議書等活動載體,開展親情促廉教育。抓住節點。緊抓“三八”、清明、端午、“六一”、中秋、重陽、春節、元宵等重要節日,加強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監督。短信提醒。通過短信提醒的形式,告誡干部家屬正確處理“內助”與“涉政”、“私事”與“公事”的關系,時刻增強法紀意識、當好“宣傳員”,增強防范意識、當好“守門員”,增強責任意識、當好“監督員”,共同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牢固防線。通過家庭護廉,不斷強化家庭在廉潔自律方面的“堡壘”作用,避免“小問題”演化成“大案件”,從源頭上預防和抵制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呵護家庭幸福生活,滋潤黨的根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要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不斷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園,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始終把思想防線筑得牢牢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對廣大黨員干部心靈進行調適,不斷提高其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筑牢拒腐防變自律基石,以思想之“堤”阻擋貪腐濁流的侵襲。(魏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李源)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