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1點半,西三環某五星級酒店門口,喬書征和沈全君在亮明身份后“接上了頭”,不一會兒,他們身邊就聚起了十多人,這些人看似與常人無異,其實身份特殊。
中秋、國慶臨近,市紀委組織4個專門的檢查組,聯合稅務、工商、商務委等檢查力量,採取明查暗訪等多種形式,嚴查兩節“四風”。
一進酒店,檢查組就直奔月餅櫃台,出示証件后要求商家提供9月以來的月餅銷售發票的存根聯。面對突擊檢查,商家有些“猝不及防”。輾轉聯系了多名負責人,50分鐘后,30余張月餅銷售發票才“姍姍來遲”。
“搜集檢查線索時,我們發現該酒店一本月餅銷售宣傳冊,其中有一款價格1688元的禮籃,包含紅酒、鮑貝、鵝肝等高檔禮品,我們判斷,其中可能會有公款消費送禮的行為。”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喬書征介紹。
檢查組對發票逐張核對發現,這30多張發票中購買方大多為民營企業,消費額在幾百元至千元不等。“我們這次著重查的是發票上的付款單位,是否有政府部門、國企和事業單位,民營企業消費月餅行為並不在檢查范圍。”喬書征介紹。
在紀委打擊“四風”的嚴厲態勢下,電子禮品卡、電子提貨券等隱蔽手段公款消費的現象開始出現,不少禮品冊甚至在電商網站上以“中秋送禮”的旗號熱銷。
北四環附近某電商平台的一個界面上,落款為正品團購負責人的一則“中秋節公告”,就標明其接受企事業單位的月餅團購業務。在搜集檢查線索時,敏銳的紀檢工作人員意識到,這裡面可能“有情況”。
為提高檢查效率,檢查組在檢查前一天晚上就告知該電商平台提供從8月20日至檢查當日所有月餅的后台銷售數據。但出乎意料的是,檢查當日,數據仍未給出。對此,該電商平台相關負責人解釋,在檢索全部后台數據后,才能提供月餅銷售的完整數據,數據庫運算工作量龐大,需要一兩天時間。
檢查組隨即要求僅提供近兩日數據即可,但得到的答復仍然是需要同樣的時間,一個多小時交涉協調未果后,檢查組隻能等待最后數據出爐。
“這些數據對核查相當重要,購買人、收貨人、送貨地址等具體信息都可以查到,在拿到數據后,檢查組將仔細核對,查找公款消費的蛛絲馬跡。”檢查組工作人員介紹。
除月餅、水果等傳統中秋節禮,大閘蟹等也出現在市場上,禮品形式年年“花樣翻新”。市紀委這次還將會緊盯大閘蟹門店。那些在單位內部食堂、農家樂等大吃大喝、公款消費、公車私用的行為也將處在紀委監察之下。
中秋、國慶臨近,為了過一個風清氣正的節日,市紀委專門下發通知,再次強調“十個嚴禁”,並專門組織了4個檢查組,嚴查“四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曝光一起。(記者 范俊生)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