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日從廣東省紀委獲悉,今年4月底啟動的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開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線索集中排查活動有了新進展。截至7月底,全省共摸排線索8987條,比6月20日新增3217條﹔重大線索1188條,新增382條。其中,江門市1608條,新增764條﹔茂名市646條,新增326條﹔湛江市634條,新增198條﹔陽江市566條,新增200條﹔河源市526條,新增143條,居全省前列。
探索新辦法拓寬舉報渠道
據悉,全省各市、縣黨委迅速聽取同級紀委書記的專題匯報,採取有力舉措確保“兩個責任”落實到位。江門市委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推進會上,向全市副處以上干部傳達了全省推進會精神,江門市紀委召開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會議,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韶關市委多次聽取市紀委開展排查活動情況匯報,並提出具體工作要求。惠州市要求各縣(區)、鎮街兩級黨委履行集中排查工作的主體責任,縣(區)黨委“一把手”親自部署抓落實。梅州市紀委專門召開集中排查推進會,傳達全省會議精神,對下一階段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陽江市紀委約談了7名縣(市、區)黨委書記,推動基層黨委落實排查工作主體責任。
為拓寬線索舉報渠道,各地探索了很多新辦法。廣州市通過升級12388舉報電話智能系統、開通微信舉報功能、研發“信訪易”群眾來訪自助管理系統等措施,拓寬線索舉報渠道。梅州市梅江區充分利用各村手機短信平台,激發群眾參與監督的熱情﹔梅州興寧市推行市紀委牽頭整合組織、公安、檢察、法院、審計等力量的“1+N”巡查模式﹔梅州大埔縣從各鎮(場)紀委干部、村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中選聘271名線索聯絡員,加強滾動排查。
立案率為27.2%
在加強排查、拓寬線索舉報渠道的基礎上,各地緊盯重點村和重點問題,突出審查重點,嚴格落實領導包案包片制度﹔對“小村大腐”“小官大貪”和其他容易誘發群體性事件的線索,堅持“一案一策”和“上挂審查”制度,從嚴從重加以查處﹔統籌協調紀檢、司法、財政、審計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審查合力,努力提高線索成案率和案件結案率。
截至7月底,根據相關線索,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2448件,立案率達27.2%﹔結案1079件,結案率達44.1%,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59人,移送司法機關171人。其中,江門市處分232人,陽江市處分213人,梅州市處分65人,清遠市處分65人,雲浮市處分63人,居全省前列。中山市查處東區柏山經聯社原黨支部書記潘達彰收受物業處置回扣款、套用集體資金共20萬元案,給予開除黨籍處分﹔雲浮市雲城區查處區城鎮綜合管理和執法局工作人員董賽亮騙取征地補償款60余萬元案,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涉嫌犯罪問題均迅速移交司法機關處理。(記者趙楊 通訊員粵紀宣)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