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低保金一度成為“唐僧肉”。

扎緊口袋 管好群眾“保命錢”

王珍

2015年07月16日09:3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管好群眾“保命錢”

近日,福建省光澤縣紀委查處李坊鄉石城村黨支部委員黃某利用職務便利,修改會議記錄、假冒簽名等,違規為其親屬辦理低保,騙取低保金一案。圖為光澤縣紀委工作人員在李坊鄉進行核查。宋志峰 攝

低保,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顧名思義,這是保障社會困難群體生活底線的制度救濟方式。但近年來,低保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屢屢變形走樣,低保金一度成為一些人肆意染指的“唐僧肉”,浪費了國家資金,侵害了社會公平。本期記者連線,我們關注用於保障困難群眾最低生活水平的“保命錢”,怎麼成為一些人口中的“唐僧肉”,又該如何避免低保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

現狀:低保金一度成“唐僧肉”

記者在民政部官方網站看到,僅2015年5月,全國享有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近7000萬人,涉及資金600余億元。涉及人數之多、資金量之大顯而易見,也極易由此引發低保領域違紀違法問題。

前不久,中央紀委通報的131起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中,就有幾起涉及低保領域。比如,雲南省鎮雄縣場壩鎮羅漢村“兩委”班子利用重新規范低保檔案管理之機,違規向低保戶收取手續費﹔甘肅省臨夏縣榆林鄉榆豐村黨支部書記將本人及家屬共6人安排為農村一類低保對象,違規領取低保金,等等。

“在臨邑縣查處的群眾身邊腐敗問題中,發生在低保領域的案件佔了11%。”山東省臨邑縣紀委的寧艷青告訴記者,從查處的案件來看,問題主要出在低保對象確定及低保金發放等環節,有的涉及民政部門干部,有的涉及村干部,違紀違法類型也是多種多樣。

這一現狀引發不少干部的吐槽。

江西省峽江縣的鄧美貞介紹,在該縣查處的案件中,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的情形比較常見,“有的福利院及部分鄉鎮敬老院虛報人數,套取低保資金,用於彌補經費不足,有的則利用職務便利及制度執行漏洞等,貪污截留低保金。”

“還有的在確定保障對象時或優親厚友,或推崇‘平均主義’。”貴州省麻江縣的程有榮接話道。

湖北省浠水縣的陽夫華則表示:“還有的從中收取好處費、辦事費,有的動態管理未落實,原有保障對象家庭情況發生變化,已不符合低保要求,但仍在享受低保待遇,這導致低保‘兜底’作用未能實現,損害社會公平,影響黨群干群關系。”

原因:管理監督缺位

雲南省羅平縣魯布革鄉六魯村原黨總支書記王某借用不識字村民、外出打工村民名義申請低保,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截留低保存折,將政府發放給13戶農戶的低保金13萬余元佔為己有。該縣縣委宣傳部的李寶華舉了這個案例,說明小“蒼蠅”的大危害。那麼,類似問題為何屢屢發生?

“一些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長期在農村工作,對政治理論學習不夠,法紀意識不強,在利益驅動下就動了歪心思。”河南省新安縣的張磊說,說白了,還是過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

“有的地方低保政策宣傳不到位。”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的張琪搭話,該區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一些生活困難的群眾居然不知道有低保政策,更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申辦條件以及如何申辦,這值得我們反思。

“主管部門對低保審批把關不嚴,相關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全面,群眾對情況不了解,不易監督,這是導致監督缺位、制度執行不力的重要原因。”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縣的吳建芬認為,問責乏力,違紀成本較低也是導致低保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多發的原因所在。

“有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暗箱操作,優親厚友不說,甚至將低保當做化解長期上訪等社會矛盾的工具。”浙江省衢州市的魯紅軍認為,這是在政策執行方面出現了偏差,“現在強調要實行動態管理,但如何做好對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工作,使應該得到救濟的人及時納入低保,不具備享受低保政策資格的人及時退出,還需要各地進行有益嘗試。”

治理:還需多管齊下

如何管好困難群眾“保命錢”?各地干部一致表示還需多管齊下,重點從兩方面抓起,一方面要抓好低保對象確定及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低保金管理使用。各地近年來都對此做出了一些探索。

“我們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擴大知曉度,強化集中公示,增加透明度﹔一方面實行入戶核查、‘推倒重來’式清理排查,確保低保評定的公正性。”重慶市永川區紀委王偉告訴記者,該區這一舉措不僅把牢了低保入口,還疏通了低保出口,僅今年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對象968戶1533人。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採取群眾公開聽証的陽光低保模式合理確定低保對象,並對評議的結果如實張榜公布﹔該市北侖區則建立“居民家庭經濟核對狀況信息平台”,隨時掌握救助家庭經濟狀況,防止低保戶家庭經濟狀況好轉后繼續享受低保。

江西省南城縣在實行年度審核、公開評議、信息比對等舉措的基礎上,建立親屬備案制度,規定凡基層干部的親屬享受低保均要向各鄉鎮政府報告並登記備案。“這一制度使享受低保的基層干部親屬成為重點審核對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基層干部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屬謀私利等問題的出現。”江西省南城縣紀委萬常鳴說。

四川省都江堰市今年上半年共立案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19件19人,未涉及低保領域問題。“這得益於我們市對低保資金嚴格、規范的管理。”都江堰市紀委的楊麗娟告訴記者,該市除了嚴格低保申請、審批程序,實行動態和分類管理之外,還全面實行低保金社會化發放,並於2014年10月起,通過銀行專戶於每月10日前直接發放到保障對象銀行卡上,減少資金發放的中間轉款環節。

相關部門不定期對低保資金的發放情況及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及嚴格的問責也是各地確保低保資金真正惠及群眾的有效舉措。

案例鏈接

1 民政局領導違規為親友辦保受處分

江西省廣昌縣民政局副局長羅某因在低保評定中,利用職務便利,“優親厚友”,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據了解,羅某早在2003年9月任廣昌縣水南圩鄉鄉長期間,就利用職務便利,將其親戚饒某及饒某妻子的戶口從廣昌縣頭陂鎮轉入水南圩鄉,並向當時的民政干事打招呼,違規為饒某夫婦辦理城市低保。2006年8月羅某任縣民政局副局長后,饒某夫婦的戶口於2010年10月轉至廣昌縣建設西路,卻仍然在水南圩鄉享受城市低保。前后違規享受城市低保11年之久,金額達4萬余元。另有2名相關責任人也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4人被誡勉談話。

此外,該縣還查處一起“平均保”的典型案例——塘坊鄉張坊村馬頭嵊村小組不按規定程序評定低保對象,而是按戶數平分低保金。黃裕華作為張坊村村委會主任,因監管不力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陳勇貴)

廣昌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范亞平:兩起案例,一起是典型的“人情保”、“關系保”,另一起是較為罕見的“平均保”。但均暴露出城鄉低保工作在民主評議、審查審核、動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與問題,也暴露出少數黨員干部、村干部用權不端、紀律意識淡薄、責任落實不力等問題,社會影響大,群眾反響強烈。因此,下大力氣整治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重要且必要。唯有如此,才能讓低保惠及真正需要的人,也才能讓黨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2 村支書截留侵吞低保金被判刑

2014年初,雲南省雲縣曉街鄉蘆稿村一名群眾反映,他通過“雲縣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平台”查看到他父親、母親及哥哥三人於2012年7月起開始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事實上三人卻始終沒領過低保金。

曉街鄉紀委接到舉報后立即調查核實。經核查,該村共有16戶低保戶存在相同情況。鄉紀委立即將核實情況上報縣紀委,縣紀委成立專案組,對該問題進一步調查核實。

經查,蘆稿村黨支部原書記、村委會原主任潘繼強在2011年至2014年4月間,利用確定低保戶名單、審核、上報及管理低保存折、借記卡的便利,截留低保戶存折13本、借記卡5張,從中取出人民幣85507.34元,用於個人建房及其他生活開支,潘繼強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孫春麗)

雲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杜愛民:近年來,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持續加大,惠民政策資金的截留、擠佔、挪用現象時有發生。在低保領域,群眾反映較多的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確定不規范,信息公開不到位或不公開,一些基層干部存在截留、克扣、冒領等違規違紀行為。對此,雲縣緊緊盯住惠民政策和資金落實,在全縣建立民生資金電子監管平台,借助這個平台,縣紀委先后立案查處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14件22人,累計收回違規違紀資金75萬元。

通過查處這些案件,我們發現惠民資金監管源頭治理是關鍵,嚴格程序是保障,陽光公開是基礎。要通過公開、問責倒逼干部、部門,把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確保每一分惠民資金都發到群眾手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