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謝學斌兩次違紀寫的檢討書。赤紀 攝
“低調、不張揚,平時話不多。”在領導和同事眼中,貴州省赤水市官渡鎮原干部謝學斌是個能干事、肯干事的老實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家眼中的“老實人”,卻先后兩次栽在了欲望面前,倒在了法紀紅線上。
心理失衡第一次“倒下”
1966年5月,謝學斌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作為長子,家中很多事務都由他承擔。經過長期磨礪,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參加工作后,因為勤勞肯干,很快被提拔為官渡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
可當上鎮農服中心主任后,謝學斌變了。看到朋友們“混得好”,成天燈紅酒綠,回頭看看自己,累死累活兩手空空,他心理失衡,也想“撈一把”。
不久之后,他發現涉農資金支出管理很不規范,財務收支全憑他一個人說了算,很少有人認真檢查。於是他便在移民搬遷款上做起了“文章”,伙同他人貪污、私分公款。
不料,很快東窗事發,念在謝學斌積極退贓,認錯態度良好,組織給予他留黨察看兩年、行政撤職的處分。
重蹈覆轍悔莫及
受到處分后,謝學斌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負面情緒和怨言,認錯態度也很好,在工作上也更加勤懇了。他常年奔波忙碌,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正是他的勤奮,官渡鎮爭取到了石斛原生態栽培扶貧開發、大水井蔬菜基地等一系列項目。他再次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被任命為鎮扶貧辦公室兼石斛種植產業辦公室負責人。
但此時的謝學斌已經年近五十,家屬沒有固定職業,在官渡鎮上還是租房居住,住房都沒有一套。他心裡很委屈,認為自己“干得多,得的少,年歲大了,升遷無望”,更把前次受處分歸咎於“運氣不好”,認為隻要“膽大心細”就不會“栽”。此時的他表面看工作仍然勤勤懇懇,但想要撈一筆“補償自己”的想法再次蠢蠢欲動。
不久,謝學斌再次淪陷。2010年6月,單位要購買石斛花,謝學斌到鄰鎮找了一個種石斛的農民,讓他把購買石斛花的款項多開3000元,說是工作上有些項目需要“沖賬”。當順利地把這3000元“沖”進自己的腰包后,謝學斌整整提心吊膽了2個月,如他自己所說:“心裡老覺得有事,經常睡不好,有兩次都夢見周主任(前次案件中查辦他的市紀委檢查室主任)又來找我。”但欲望沖淡了恐懼,誘惑來時,他又忍不住了。
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謝學斌又以同樣的手段分7次將9826元“沖”進了自己的腰包﹔通過虛列單位接待費、驗收費、煙酒費、補貼費分5次將5310元佔為己有……他以“蠶食”方式一點一點地貪污公款,最少一次貪污180元,最多一次4000元,14次共計1.9萬余元,平均每筆1000余元。
紙終究包不住火。2014年3月,謝學斌相關問題被舉報,赤水市紀委對他進行立案調查,很快查清,並將其移送司法機關。2014年8月,謝學斌被赤水市人民法院判處拘役六個月,緩期一年,同年10月,赤水市紀委給予謝學斌開除黨籍處分。
掩卷深思,謝學斌違法所得並不多,隻有3萬多元,但就是這3萬多元讓他栽了2次。“如果我在第一次處分后,吸取教訓,將黨紀黨規裝在心裡,就不會造成如今的局面了。”謝學斌悔之晚矣!(肖詩明 姜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