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紀
圖為魏友山(上圖)鄧清平(右圖)在看守所接受辦案人員詢問。 潛江市紀委供圖
“我幻想自由,祖孫共徜徉……可如今,空自嘆,唯悲涼……無顏父老,愧對黨,悔恨愁斷腸。”6月20日,農歷端午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湖北省潛江市周磯管理區黨委原書記魏友山在看守所倚窗長嘆、悔恨萬分。
此時此刻,在另外一間監室,魏友山的前任鄧清平(落馬時為潛江市委副調研員)正埋頭寫悔過書,花甲之年的他老淚縱橫。
而就在不久前,鄧清平的前任關成卓(落馬時為潛江市住建委副主任、市節能辦主任)因違紀違法,在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后,移送至某監獄服刑。
關成卓、鄧清平、魏友山,三任周磯管理區黨委書記,曾經一個班子共事多年的同事,卻在不到一年時間,因違紀違法身陷囹圄,上演了一幕“前腐后繼”的丑劇。
有功不代表可以不守規矩
關成卓、鄧清平、魏友山三人都是二三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任領導干部多年,本應該對權力、金錢有更加清醒的認識,但都自恃“功高”,不守紀律,不講規矩,結果付出了慘重代價。
周磯管理區是一個副處級的國有農墾企業,受湖北省農墾局和潛江市政府雙重管理。近年來,管理區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快車道,連續3年爭取項目資金位於全省54個國有農場前列。作為黨委書記,關成卓、鄧清平、魏友山功不可沒。
尤其是魏友山。魏友山是土生土長的周磯人,從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做起,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2011年擔任管理區黨委書記。在他主政期間,管理區可以說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物流園項目、農改超項目、液化天然氣運輸項目等一大批投資過億的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全社會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8.92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20.9億元,連續7年獲得全市目標考核先進單位。
魏友山的辦公室鎖著一摞厚厚的榮譽証書:全國農業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支援三峽工程建設先進個人、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他十分珍愛這些榮譽,這是他成績的見証。
面對獲得的成績,年近60的魏友山感到無比自豪,但同時內心發出另一種聲音:干革命這麼多年,該拿的榮譽都拿了,現在都快退休了,可以稍稍歇歇了,好好享受多年的工作成果。
此念一生,魏友山“徹底”放鬆了自己。管理區有著一套系統全面的工作管理制度,他要求別人照章執行,按規矩做事,自己卻不以為然。
一次,黨委班子集中學習,他請病假,后有人反映,他竟然是在跟朋友打牌!一名班子成員臨時接到通知去市裡開會,未來得及跟魏友山匯報,結果直接被喊回來。而他自己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班子成員匯報工作隻能電話聯系。
某生產隊申請修條水泥路,未被管理區納入計劃,該隊一名職工以老同學身份找到魏友山,他當場拍板同意。當有班子成員對分管工作發表意見時,魏友山時常沒等對方講完就打斷,還經常在黨委會上講:“你們要搞清楚誰是大王、誰是小王,是誰在給你們發工資!”
周磯管理區級別比市直單位高,其黨委書記出口窄、流動難,而干部長期不流動,客觀上使得他們人熟地熟,自以為是。
在擔任黨委書記一段時間后,關成卓、鄧清平和魏友山都曾向市裡提出換個工作崗位,只是未能如願。當離開管理區時,他們都到了年齡偏大、即將退休的階段,也都面對“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考驗。
可惜的是,面對考驗,他們敗下陣來。他們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隨心所欲、不按規矩辦事,甚至帶頭破壞規矩。關成卓的官商勾結、借機斂財,鄧清平的“一言堂”、霸道作風,魏友山的“家長制”管理、“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等都暴露出來,最終把他們一步步推向深淵。
有權不代表可以以權謀私
周磯管理區因企業性質,一把手在人、財、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很強的話語權,這本應該成為管理區發展的“助推器”,不料卻為關成卓、鄧清平、魏友山以權謀私、濫用權力大開方便之門。
2001年,關成卓任管理區黨委副書記,得知轄區一新公司開張營業后,主動找到其董事長,提出參股。在投入15萬元8年后,連本帶利收回40萬元,平均年利率達14%,遠高於銀行同期利率。2005年,關成卓已提拔為黨委書記,又以管理區下屬的農業總公司名義出資30萬元購買一批出租房,但實際出資人為關成卓等管理區職工,其中關個人出資5萬元,到2013年共獲利息6.6萬元。
鄧清平和魏友山,比起關成卓來也是“不遑多讓”。
2010年3月,時任黨委書記是鄧清平。潛江市實施新城區建設道路清障工作,其中新周中路河東段路基土方回填工程交給管理區具體負責。鄧清平將魏友山叫到辦公室,直接提出,工程讓建筑老板韓某做,他們兩人可入股。魏友山當即同意。為掩人耳目,兩人又商量安排時任黨委委員的邵安金出面協調。三人結成“統一戰線”:每人出資5萬元“入股”,項目完工后“分紅”。
為了讓邵安金“名正言順”地開展工作,鄧清平主持召開黨委會,以工作需要調整班子成員分工,將新城區建設協調工作交由邵安金負責。
在參與新周中路河東段路基土方回填工程中,三人一唱一和,暗箱操作,不經過正常的招投標程序,直接安排工程所在地的河東分場與韓某簽訂合同。
2011年10月,工程順利完工,共獲利300余萬元,其中鄧清平分得70萬元,魏友山分得68萬元,邵安金分得45萬元。如此高額的“利潤”,讓他們欣喜萬分,這也為后續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2011年5月,管理區黨委換屆,鄧清平調任市委副調研員,出於兩人特殊利益關系考慮,他極力向上級推薦魏友山接任黨委書記。
2012年7月,鄧清平來到魏友山的辦公室,新老書記的見面不是談管理區的工作和變化,而是“直入主題”。鄧清平先提議:“搞個廣告吧……叫韓某具體搞,我們兩個參加。”兩人一拍即合。
魏友山未經黨委會集體討論決定,親自安排將一塊與江漢油田交界處的“黃金地段”廣告位承租給韓某,以每年僅8000元的租金簽訂合同,而且一簽就是30年!同時,為了照顧韓某的“生意”,再次直接“拍板”,由管理區兩次租用廣告牌用於宣傳工作,並付相應費用。
為官者不可能把權力帶進墳墓,而權力卻可以把為官者帶進墳墓。在魏友山等人看來,權力不是來自組織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工具,他們以權謀私,膽大妄為,組織和群眾豈能容之!
有錢不代表可以滿足私欲
周磯管理區是一個雙重管理的單位,在爭取項目等方面渠道廣、來源多,每年爭取到的項目資金數以千萬,但由於監管缺位,容易造成資金違規使用。
周磯管理區總面積18平方公裡,人口1萬余人,論塊頭,在潛江市6個管理區中屬於“小個子”,但由於體量小、負擔輕,同時在中央、省、市對管理區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的大背景下,日子比其他地方過得都“滋潤”。2014年,管理區預算總收入達1509萬余元。
如此多的可支配財力,本應該為當地群眾多辦些實事、好事,但卻成為關成卓、鄧清平、魏友山等人滿足私欲、謀取私利的工具。
2003年,魏友山到外地出差,途中結識一名女導游,兩人“相聊甚歡”,后來逐步發展為情人關系。此后10余年間,魏友山經常周末調用公車“不辭辛苦”遠赴外地約會,為博取情人歡心,時不時送些名牌手表、純金首飾等禮物,光是現金就給了12萬余元。兩人吃飯、喝茶等大小開支,全部由管理區公款買單。
在管理區,魏友山以“家長”自居,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對此,一次民主生活會上,曾有班子成員提出單位開支要節省,每筆開支都要有合理事由,他立即表示,他作為“當家人”,怎麼花錢、花多少錢都是為了工作,每一筆開支都有正當事由。
鄧清平、關成卓和魏友山一樣,用起公款來都是肆無忌憚。經查,關成卓貪污、收受賄賂、接受禮金、利用職權經商牟利近60萬元,在下屬企業改制過程中違規設立賬外資金40萬元。鄧清平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韓某“好處費”70萬元。魏友山利用職務之便,幫助韓某承接工程項目收受賄賂68萬元,此外還收受李某、彭某等人錢物55萬余元。(潛紀)
辦案者說
一個副處級單位,連續三任黨委書記先后“倒下”,教訓深刻。
思想滑坡是關成卓、鄧清平、魏友山三人腐化墮落的根源。作為受黨教育多年的領導干部,他們對黨紀黨規不可謂不知曉,但在臨近退休時心態失衡、物欲膨脹,把權力異化為撈錢的工具,把金錢異化為人生終極目標,眼裡隻有錢、心中隻裝錢、手上想抓錢,錯誤的權力觀、金錢觀最終導致他們“晚節不保”。這警示我們,廉政教育一刻也不能放鬆,必須貫穿黨員干部從政生涯始終。特別要警惕“59歲現象”,防止退休即落馬,加強對退居二線、即將退休的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
對權力的監管一刻也不能放鬆。管理區是一個副處級單位,又是雙重管理的國有企業,客觀上存在政策體制上較“活”、人員流動上較“僵”、監督管理上較“弱”的情況。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如何加強監管的課題。三人案件警醒我們,一方面要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不能搞“一言堂”﹔一方面要摒棄論資排輩用人弊端、加強干部交流,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防止帶病提拔,保持隊伍純潔。須知,加強對一把手監督,用制度管住權力、約束行為,防止權力濫用、胡亂作為,既是對干部本人的愛護,也是對當地發展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