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孔子講過的廉政之道

韓斌全

2015年05月18日10:4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孔子講過的廉政之道

《論語》作為中華文化經典博大精深,孔子所倡導的修己以樹仁心、尊禮以敬政事的思想,也是中華廉政文化的重要一脈,對於當今廉政文化建設也不失為一重要資源。

守規矩尊法度的法紀觀

人類是群居動物。任何文明的聖賢都會教導人們要守規矩尊法度。守規矩尊法度是人得以立身立命的根本之道。中國軸心時代思想家孔子自然也不例外。

如孔子所言:“以約失之者鮮矣。”對於“敬事”而言,以禮制法度自我約束的人出現過錯的情況是很少見的。身處春秋末期的孔子,在修校《春秋》時深諳春秋僭越禮制的卿大夫等一體官員的奢靡與貪得無厭,同時也深深欽佩像柳下惠等廉能大夫守規矩尊法度的君子品格。

像柳下惠這樣的儒士大夫,寧可三度丟官,也不屈從而廢法度。在孔子看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說,君子注重是非原則,不會因名利、因得罪君卿而僭越法度﹔小人則不然,在面對名利時,往往會不顧是非原則而奉迎君卿偏私苟合。在孔子看來:“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往往心態平和而不驕縱,小人卻常常驕縱而心態不平和。“驕而不泰”的心態與作為,往往是越規愈矩、踐踏法度的始端。

守規矩尊法度的反面,即不守規矩、不尊法度,與喜奢靡縱貪腐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品行之人的兩個面相。二者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品性的本質上是一致的。儉者未必不致貪,但奢者必致貪。奢者——未諳大道、未固仁人之心的末流士子或貴族紈绔子弟——面對名利必然會義無反顧地追逐,哪還顧得了規矩法度。因而,孔子就告誡弟子:“禮,與其奢也,寧儉。”孔子早就反對形式主義、反對奢靡之風了。吾等豈不汗顏哉!

“忠於職守、克己奉公”的職業倫理觀

履職公事必忠於職守、克己奉公,這在孔子的觀念中是君子的“天性”所然。對於隨時准備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人來說,萬不可貪圖舒適安逸的生活,入職后更不能貪圖享樂。孔子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這是孔子告誡士人說:如果他留戀舒適安逸的生活方式,就不能夠算個有出息的士人。因此,戒除貪圖安逸、貪圖享樂,是知識分子和為政士人的起碼品端。所以,孔子還說,君子“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任職后,該何如?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在執政的崗位上,萬萬不可懈怠、不可滋生厭倦﹔施政一定要有負責任的態度。有一次學生子路向孔子請教如何從政的問題,孔子說:“先之勞之。”子路繼續究問,孔子說:“無倦。”工作走在下屬或百姓前面,對下屬或百姓要慰勞獎勉﹔對工作不要厭倦懈怠。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忠於職守,體恤下屬。既以身作則,又體恤下屬、懂得獎掖,下屬自然會盡心盡責工作。這就是孔子的工作態度,對下屬、對工作的仁心道義。

“正人先正己,己正民自正”的從政觀

嚴於律己、重道弘德、率先垂范,是為官者之為好官的根本前提。管理者、施政者萬不能“屁股上挂鏡子”,光能看見別人的毛病,而唯獨看不見自己的缺點﹔萬不可隻正別人不正自己。否則,丟官、入獄,甚至喪命,就將不期而然。

孔子說:“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這裡孔子講的是為官的辯証法。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但他的品德不能保住官位,即使得到了官位,也一定會再失去。聰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品德能保住官位,但不用嚴肅的態度管理民眾,民眾就不會認真謹慎地執行指令。聰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品德能保住官位,也能用嚴肅的態度管理民眾,但不依據禮度來役使民眾,還不能算做得好。

魯國執政卿(相當於這個諸侯國的宰相)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政治治理問題。孔子回答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大意是說,政治的目標就是正確合理,您用正確合理的行為做出表率,魯國上下誰的行為敢不正確合理?其實,季康子這個專權的執政卿,想問的是治理貴族和“四民”的技術或者手段。顯然,孔子給出的是施政大道,而非治理技藝。孔子有的是政治治理的技藝,只是他的治理技藝都是“吾從周”禮制法度的東西,對於季康子這個僭越禮制的家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季康子的治理之下,任何治理手段都不會扭轉魯國禮崩樂壞、世風日下的局面。

在孔子看來:“上好禮,則民易使也。”你執政者如果崇尚禮儀,百姓很自然地就容易管理了。當官的隻要率先垂范,世風、民風自然趨正。這就是孔子所謂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單位是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孔子還說:“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的意思是說:當政者如果能端正自己的行為,對於管理政事來說還有什麼難的?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行為,怎麼去端正別人的行為呢?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我們實在不能埋怨群眾成天罵干部,應當反省我們自身。如孔子的意思:我們要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消除人們對自己的不滿了。

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有定力勤政為民,勇擔當求真務實,重規矩嚴於律己,這是中華文化傳統中儒士為官之道的精華所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