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方彬——反腐,是一場民族靈魂救贖行動

2015年04月27日10: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公方彬——反腐,是一場民族靈魂救贖行動

公方彬,知名學者,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代表作有《大思想——中國崛起的瓶頸與突破》、《覺悟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決策中國》。

王岐山同志指出,看待腐敗問題要有歷史、哲學和文化的思考。4月下旬,記者就相關話題與公方彬進行多次交流。

●反腐改善的是官場生態,提升的是官員的生活質感和人文品質,官員的好日子開始了。

●黨風影響政風,政風影響民風。反腐傳導到社會,將把整個民族帶出功利主義的泥潭,實現人文品質的大幅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反腐是一場民族靈魂救贖行動。

記者:有人說“反腐讓官員的好日子結束了”,而您認為“反腐讓官員的好日子開始了”。為什麼?

公方彬:我不止一次聽人說,反腐讓官員的好日子結束了,這是一種價值判斷,並且包含深厚的文化成因。如果換一種評價系統,結論相反,反腐讓官員的好日子開始了。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由於價值觀紊亂,抑或封建思想文化沉渣泛起,致使一批官員模糊甚至異化了當官的本質,又由於公權與私權的邊界沒有厘清,制度的籬笆沒有編好,結果就是“有權就任性”。這些都極大地強化了“官本位”思想,致使腐敗蔓延。

“官本位”讓官員一方面享受著權力帶來的快感,但因為缺少高尚的精神追求,導致精神和物質追求失衡,人生意義和生活質感降低,再加上無限的升官欲望,無度的功利追求如影隨形,終於使一些官員迷失。沒有了獨立人格,缺乏人文修養,隻能靠感官刺激麻痺神經。原鐵道部貪腐官員張曙光,自我評價“人品太差,做出這樣的事情很惡心”。是什麼原因讓有的官員喪失人性和生活的質感?這是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更是應當盡快改變的。

記者:從大歷史視野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反腐敗斗爭有什麼新的地方?能談談理由嗎?

公方彬:我堅信,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反腐敗斗爭一定能夠跳出“運動式”、“割韭菜”的“舊圈”,最終實現反腐的勝利。

中國歷史上來勢凶猛的反腐不止一次。朱元璋反腐,嚴厲到“扒皮抽筋點天燈”……結果怎樣?都不成功。為什麼?帝王反腐目的不是讓官員“為人民服務”,也不是實現與人民共享利益,而是以維護“家天下”為主要目的,當腐敗導致民怨沸騰,不出手便致王朝瓦解,反腐的力度是相當大的,及至政情民情和緩,反腐即消於無形,甚至帝王還要“默許”官員腐敗。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封建史幾乎等同為腐敗史。

上述原因傳導至全社會,便形成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價值系統,就是對腐敗的極大容忍乃至強化。即使今天,不少人也沒有跳出腐朽思想文化的熏染,痛恨腐敗的重要原因是心理失衡:你有機會腐敗,我腐敗不到。既然痛恨源於失衡,一旦有上台機會,也搞腐敗。這是反腐存在“割韭菜”現象的文化和社會成因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取得了明顯成效,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認定本輪反腐有其不同凡響的歷史地位,能夠取得最終勝利,除了共產黨性質宗旨內在規定性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根本性、基礎性的戰略舉措,鍛造堅強領導核心,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方向指引和政治保証。而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解決“不敢腐”作起點,落到“不能腐、腐不到”,最終實現“不想腐”。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從大歷史視野來看,堅信本次反腐能夠實現新的突破,實現清廉政治。

記者:您談道“反腐是一場民族靈魂救贖行動”,這是一個有價值有新意的觀點,您能展開談談嗎?

公方彬:其實,反腐走到當下,我們應深化認識,這場反腐敗斗爭的意義早就超出反腐本身。

黨風影響政風,政風影響民風。反腐傳導到社會,將把整個民族帶出功利主義的泥潭,實現人文品質的大幅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反腐是一場民族靈魂救贖行動。

很長時間以來,有一個現象值得深思:中國幾乎很少出現光耀世界的大思想家和文化大師,相反知識界、文化界的不少人被網民調侃為“磚家”、“叫獸”。談及原因,至少有兩點:一是“官本位”把知識階層引向功利主義而難以自拔,比如,大學中一個處長的位置就足以把教授們搞個神魂顛倒。二是政府一些部門或管理者,對思想文化的創造關心不夠,更關注將知識階層的思想統一起來,加上權力的任性,導致思想和文化創新的空間越來越狹窄。

當反腐推向深入,公權私權必得厘清,權力邊界必得明確,官員必然敬畏權力,遵從政治倫理規則。這時,全社會也終將跳出“官本位”的束縛,尋找到各自的價值實現、放飛夢想的新路徑,整個民族必出現價值觀和文化品質的大提升,智慧與創造力涌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定能實現。(記者 周根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