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年(1732年),河南學政俞鴻圖在主持鄉試期間,違反規定把21歲的小妾帶了過來。小姑娘對付老頭子易如反掌,很快套取了試卷內容,然后讓仆人出去找買主。一萬多兩銀子輕鬆落袋,小妾得意極了,哪裡想到這筆買賣是多麼劃不來。
一看平時根本不讀書的“富二代”居然榜上有名,輿情洶涌,社會一片嘩然,眼看要鬧出群體性事件。雍正要求從重從快處理,給社會一個交代。刑部建議判處俞鴻圖腰斬,雍正毫不猶豫地畫了圈。
清代連上刑場也需要賄賂。因為是在辦公室裡直接被捕的,俞鴻圖身上一文不名。劊子手拿不到好處,下刀一再“失誤”,給犯人一個慢死。俞鴻圖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在地上連寫了七個“慘”字。
沒等主事官員報告完執行情況,雍正帝連連擺手:“別說了,別說了!”隨即指示:以后輕易不用這種刑罰。據說俞鴻圖是最后一名被執行腰斬的死刑犯。
科舉是保証中國封建制度得以延續不變的壓艙石,雍正帝對俞鴻圖毫不手軟,可謂執法無情。但腰斬是我國古代最野蠻、最不人道的一種刑罰,敢於廢棄始自春秋時期的古老傳統,顯示出不忍之心,不能說他一味“嗜殺”吧。
許多德才兼具敢擔當的干部,更能感受到雍正濃濃的人情味。比如在他們的報告上,他竟會這樣批示:你最近身體好嗎?好久不見,很是想念!等你完成任務回來,咱倆好好聚聚。
他關心干部的方式有時出人意料,至少看起來誠意多於權術。一天,某巡撫接到雍正帝的親筆信,讓他即刻回京商量大事。剛要動身,又一匹快馬送來他的第二封信,說我找人給你算了一卦,你近日不宜遠行,還是下個月再來吧。
愛屋及烏,雍正帝對干部家屬也很關心。湖廣總督楊宗仁重病臥床,雍正帝派御醫趕赴武昌診治,並要他有什麼要求盡管提。楊總督說,我兒子在陝西榆林當道台,要是他能請假過來服侍我,那就太好了。皇上說,請假耽誤他前程,不請假耽誤你養病,不如調他到武昌當按察使,公私兩便豈不更好?
雍正五年(1727年),陳時夏升任江蘇巡撫。80多歲的老娘一個人在雲南老家生活,孝子陳時夏很不放心。雍正帝急令雲南巡撫鄂爾泰:趕緊組織最好的轎子、轎夫,把陳老太太抬到蘇州。什麼時候出發,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吃飯,都聽老人家的。安全第一,不趕時間。
同樣是關心干部家屬,有時候雍正帝又會由柔變剛,前后判若兩人。孫國璽新任台灣道台,由於這個崗位不允許帶家屬,他隻得把老母親留在海峽此岸。雍正帝嚴厲批評吏部工作不細,又發一文,調孫國璽到福州工作。
過了幾年,老媽要過80大壽了。孫國璽覺得跟皇上關系不錯,便請求恩賜匾額,給予誥封。皇上拍了桌子:“你還有臉開口?你這幾年干了些什麼,以為我不知道?老太太就要被你這渾球連累了,你還裝孝順,等著查處吧!”
有趣的是,雍正皇帝有時在工作中突然冒出的幾分孩子氣,讓人忍俊不禁,也讓人深思。
新君上任,正需要立威。翰林院的孫嘉淦哪壺不開提哪壺,批評皇上跟親兄弟搞不好團結。在爭取接班地位過程中,兄弟之間免不了恩恩怨怨,康熙皇帝晚年疾病纏身,60多歲就走了,就是被這事氣的。這個家丑不但涉及前后兩代皇帝的高大形象,還關乎體制問題,成熟一點兒的干部都會繞著走。
果然,雍正皇帝臉都氣白了,逼問翰林院:“一個從七品毛孩子敢這樣狂妄,真是找死的節奏啊,你們打算怎麼辦?你們不處理我處理!”
正在緊急關頭,太子的家庭教師、吏部尚書朱軾咳嗽了一聲,慢悠悠地說:“這小子確實狂妄,一定要嚴肅處理。不過說實話,我很佩服他的膽量,有點兒魏征的影子呢!”
雍正畢竟是雍正,愣了一下,紅著臉趕緊給自己找台階下:“嘿嘿,我跟朱老師一樣,我也佩服小孫的膽量。”接著,把孫嘉淦越級提拔到司局級。
這件事還刺激雍正開動腦筋,創設了秘密立儲的皇位繼承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了兄弟“團結”的問題,意義深遠。自從皇帝把接班人名單塞到“正大光明”匾牌后,皇子們隻管正大光明地做好工作就是了,再也不用斗智斗勇斗狠了。愛新覺羅家的統治能再延續近200年,與這項充滿智慧的制度設計有關。
有多大抱負就有多大度量,有多大度量就有多大成就。雍正皇帝的博大胸懷和用人導向,是雍正新政的重要特點,不但吸引了天下英雄為知己者死,並且影響到他身后,為輝煌的乾隆時代儲備了大量值得信賴的干部。
除了這些“花絮”,“攤丁入畝”之類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無論他是什麼目的,客觀上毫無疑問是德政、仁政。
清代原有的人頭稅制度十分荒唐,不管老百姓家裡有沒有土地,一律按人頭交稅,乞丐與富豪平等,窮人生不如死。實行“攤丁入畝”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沒土地的不交,不知給多少窮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鎖,鏟除了多少官員的搖錢樹。對地主老財和貪官來說,這當然是“嚴苛”!
二
事實上,雙管齊下正是雍正治吏的基本特點。
一方面,對腐敗的貪官、混日子的懶官、隻會拍馬屁的巧官出手很重,始終保持高壓,盡管人治色彩濃厚,但是對一個封建帝王來說已屬不易,豈能求全責備。
另一方面,對待忠臣、清官、能人,雍正帝無不春風滿面,呵護有加。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雍正皇帝,一枚雙面的硬幣。
雍正帝的嚴厲和溫情是有原則、有主題的:他要打造一支鐵的隊伍,服務於改造中國的大棋局。他自己說得明白:就是為了讓大家真心實意為國家做事。
雍正皇帝成功了。他和他的團隊僅用康熙、乾隆執政的十分之一的時間,創造了許多奇跡,把中國古代文明推向了極致:“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國民生產總值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康乾盛世的框架結構基本完工!
那真是史上少見的革故鼎新、改天換地的時代,也是一個風雲際會、大浪淘沙的時代,每個人都面臨抉擇。——我現在突發奇想:如果能穿越回到300年前,我是雍正手下的一名干部,我會如何抉擇呢?
理想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思想。如果我站在蒼生社稷、修齊治平的大格局上看雍正,自會緊跟時代步伐,不待揚鞭自奮蹄﹔如果我滿腦子是升官發財當老爺的封建糟粕,一定感到度日如年,抱怨“官不聊生”、“舒適度”沒了。內心一有抵觸,自然想方設法逃避、抵制、糊弄、貪腐,巴不得一切趕緊過去。
思想決定行為,格局決定結局。如果我選擇前者,最終必然煉成亮閃閃的真金,人生的價值便厚重起來。如果我選擇了后者,我就是一粒無足輕重的沙子,被時代的洪流沖得不知所終。
沒有第三種結果。(習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