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英
關注理由
重大案件總在不經意間發生。快餐式的閱讀后,案件又會不經意間從你腦海消逝。其實,有些案件值得留在你心底,因為其中有生命、有道德、有法治、有警示……每周,《法制日報》案件版都會推出“案件特稿”欄目,為你解讀上周重大案件,體會其中法理情。
上周,最受輿論關注的莫過於“雙面人”廖少華。在任職地方黨政一把手時,他的一面是勤勤懇懇、廢寢忘食,另一面則是驕奢淫逸、貪污腐化。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貪官都在落馬時被發現兩副面孔?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鐘情於“廉政秀”?
清代小說《鏡花緣》講述了一個“兩面國”的故事。那裡的人長著兩張截然不同的臉:一張是慈眉善目的笑臉,另一張則是凶狠陰險的惡臉。一個長安人在這裡呆久了,也變成了“兩面人”,善於表演,擅長偽裝,用假面具掩蓋自己極其骯臟的靈魂和丑惡的行為,演出了一幕幕丑劇。
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惡”的“兩面人”稱為“國妖”,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稱為“國寶”,認為治國者要“敬其寶”,“除其妖”。
“兩面人”的故事雖是杜撰,但卻是現實生活中人物的再現。這個故事說明,雖然歷史的腳步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但是,那些腐敗分子的劣跡行為卻是一脈相承的,他們腐敗的一些手段也借鑒了古代腐敗者的各種伎倆。
因為在落馬前高調反腐並熱衷“監獄反腐”教育,1月22日受審的貴州省委原常委、遵義市委原書記廖少華,引起了特別關注。他的行為,極像“兩面人”。
廖少華的雙面人生
“人前抓廉政,人后收賄賂”
落馬前的廖少華,在許多人眼中屬於“低調務實”的干部,甚至一度被視為“廉政標兵”、“反腐先鋒”。貴州省六盤水市某企業負責人如今聊起廖少華被查,還表示“出乎自己意料”,因為他覺得廖在當地任市長時名聲比較好。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很多基層干部對廖少華的落馬也感到“吃驚”“突然”。一名科級干部回憶廖在位時的“廉政風暴”——“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出去和朋友吃飯,怕撞到槍口上”。
調查顯示,在任職地方黨政一把手時,廖少華一直在塑造“高調反腐”的形象。在擔任黔東南州委書記時,廖少華曾與各縣市和州直各部門簽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書,並多次對反腐倡廉重大問題作出批示。履職遵義市委書記后,廖少華也多次參與和主持重要反腐會議。
2013年6月,遵義市啟動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動,廖少華在啟動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切實增強黨性意識和防腐意識”。啟動大會前,與會人員還到忠庄監獄觀看了服刑人員的生產生活場景,聽了服刑人員剖析思想蛻變、走向犯罪過程的介紹,接受警示教育。
此前,廖少華在黔東南州任書記時,就對“監獄反腐”教育這一形式特別重視,在當地一所監獄設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並親自揭牌。
廖少華在法庭陳述時表示,自己作為黨政主要領導,是當地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負責人。在黨風廉政建設中,隻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失去了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使自己成為人前講黨風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賄賂的“兩面人”。
廖少華在庭審陳述時說,自己是“溫水煮青蛙”被朋友拉下水的。從收自己最好的朋友陳春章的錢開始,打開了貪欲的大門,走上了腐敗的道路。
據媒體披露,廖少華從六盤水到黔東南州再到遵義市,湖南籍商人陳春章一直跟隨其左右做生意。
22日的庭審中,公訴機關的指控也對此作了印証:2004年春節至2012年年初,廖少華利用其擔任中共六盤水市委副書記、市長,中共黔東南州委書記等職務上的便利,接受盤縣紅果大酒店有限公司、六盤水市新華大酒店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春章的請托,為六盤水市盤縣紅果大酒店有限公司獲取政府貼息扶持資金和技改資金、申請取得六盤水市相關信用社貸款提供幫助﹔為六盤水市新華大酒店有限公司取得凱裡市裕豪酒店及配套房地產項目用地提供幫助﹔為陳春章承攬榕江縣體育館等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等事宜提供幫助。2004年春節至2011年8月,廖少華先后10次在其六盤水市宿舍、黔東南州凱裡市宿舍等地收受陳春章給予的人民幣共計394萬元。
廖少華陳述說,剛開始還惶惶不安,后來就心安理得,覺得自己收的是好朋友的錢不會有問題。自己在社交圈喜歡聽奉承話,喜歡別人圍著自己轉,喜歡交各種各樣的朋友。特別是在交朋友上,交了一批“講哥們兒義氣”有“銅臭味兒”的老板朋友。
為了自己的“朋友”們,廖少華可謂“兩肋插刀”。公訴機關的指控顯示,在收受巨額賄賂后,廖少華在為朋友“幫忙”時手段多樣,包括獲取政府扶持資金、取得銀行貸款、爭取建設開發用地、承攬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催要工程款項等。
“許三多”市長
多次在公共場合高調反腐
在廖少華落馬后,有媒體爆出了他的“廉潔語錄”,稱其提醒干部,要把好“思想關”、筑牢思想防線﹔把好“欲望關”、警鐘長鳴﹔把好“權力關”、正確使用權力﹔把好“小節關”、始終廉潔自律。
句子整齊、音韻鏗鏘的“反腐語錄”,公眾並不陌生,手邊就有例子。稍早於廖少華落馬的季建業在2010年就任江蘇省南京市市長時,也曾在就職演說中以一個漂亮的排比句作出承諾:“做一個執政為民的市長﹔做一個務實奮進的市長﹔做一個依法行政的市長﹔做一個廉潔從政的市長。”
事實上,近年來,每一次對落馬后巨貪的報道中,幾乎都會發現一些讀來冠冕堂皇的“廉政語錄”、一些貌似雷厲風行的“反貪舉措”。等貪腐事實暴露后,公眾再回看這些人當年在台上的肅貪反貪情形,其表情之嚴肅、眼神之凝重、措辭之有力、態度之真誠令人驚訝不已。
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因受賄、貪污等多項罪名,涉案金額高達2.69億元創全國之最被判死刑。在公眾視野中,許邁永的最大特點莫過於錢多、房多、情婦多,因而得名“許三多”。殊不知,他還有“一多”,那就是善講假話,多次在公共場合高調反腐。
在媒體報道中,許邁永曾這樣語重心長地講道:“我們的干部隊伍在廉政意識方面存在組織觀念不強、法紀觀念淡薄、自律意識弱化的問題,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有足夠認識,高度重視。”
許邁永落馬前,在杭州官場的口碑整體不錯。在杭州,幾乎沒有人能否認,許邁永是一位“雙面官員”,一方面成績突出,另一方面舉報不斷。其任職西湖區期間,西湖區發展亦十分迅猛,尤其在城市建設方面最為突出。
據許邁永一位同僚介紹,走馬上任西湖區代區長時,許邁永即開始垂涎土地開發。在分配分管工作時,許邁永對一些社會管理類領域沒有一點興趣,點名要分管城建領域。上任伊始,許即出任西湖區集鎮建設總指揮部總指揮。該指揮部負責西湖區舊鎮或集鎮改造建設,其中尤以三墩、留下、轉塘三個集鎮為核心。經過多年開發,這些區塊目前已經成為杭州新興的居住區,各類樓盤、小區林立。
“西湖區每塊土地的出讓,他都要插手。賣完三墩賣留下,賣完留下再賣轉塘,幾年時間,從北向南,把三個地方的地都賣得差不多了。事后看來,他這麼熱衷土地開發,都是有原因的。”這位同僚說。
“以前許邁永是很多人的驕傲,現在他是西湖區的恥辱,杭州市的恥辱,也是黨和領導干部的恥辱。所幸他落馬還比較早,如果在副市長崗位上多呆幾年,那后果更不可想象。”這位官員說。
2010年12月,杭州市紀委在對外通報反腐倡廉工作時專門提到:有些腐敗分子極其善於偽裝,“兩面性”和雙重性格現象突出,其中就點了許邁永的名。
“雙面貪官”向人們呈現了一種錯亂的人生。一方面,他們或務實肯干,或業績不菲,或聲名頗佳,人們對其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他們又利欲熏心,變質墮落,搞起腐敗來也很有一套。其結局,無不在欲望的迷途上越滑越遠。
“好領導”龍小樂
“廉潔”背后隱藏幾多陰暗面
“高調反腐,低調貪錢”的現象並不是孤例。為此,評論者創作了很多段子形容這些“兩面”官員,諸如“台上反腐敗、台下搞腐敗”、“左手拿現金、右手拿先進”等等,不一而足。
2011年2月17日,武漢大學黨委原副書記、副校長龍小樂,因受賄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0年。龍的案發,讓許多熟識他的同事朋友感到震驚。
在同事眼中,“龍書記”一向以作風正派聞名,做人低調、謙虛、平易近人。從事高校黨務工作22年,他平時生活節儉,常在各種會議上強調每位黨員要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去過他家的人描述,龍住在學校的家屬樓,家裡裝修很一般,使用的都是舊家具。就是這樣一個“好領導”,在貌似“廉潔”的背后隱藏著這麼多的陰暗面。
龍小樂有寫日記的習慣,積累了厚厚的幾大摞日記。法庭調查發現,對連年來發生在身邊的腐敗案件,他在日記中都有點評,筆觸大多是痛斥腐敗,在他涉嫌受賄的時段,日記也是這麼寫著。
但是,在日記裡痛斥他人腐敗,並沒有妨礙他自己在現實中的收受賄賂。檢察機關指控,從2000年8月至2003年11月,龍小樂在擔任武漢大學副校長期間,利用分管后勤、基建的職務便利,先后11次收受賄賂61萬元。
對於自己的受賄問題,龍小樂在日記中隻字不提,他的日記“隻寫別人腐敗,不寫自己問題”。公訴人在法庭上出示的証據顯示,龍小樂對此有自己的解釋:“這些記錄(日記)都是違心寫的,怕萬一有人看到了,那我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說自己沒有問題是假的,我確實不好寫自己的問題,也不敢寫,我沒有勇氣面對自己違法犯罪這個事實。”
據法庭調查顯示,2000年底收受第一筆賄賂時,龍小樂有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行賄人巴某送給他10萬元表達心意,他先是拒絕,但在巴某勸說下,他承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雖是第一次接觸工程建設,但這或許是他們行中的潛規則,都是照此辦理。不是我要,他堅持要送,不送心裡不踏實,送了,他放心,一門心思把工程建設好,這也是我的願望”。龍小樂甚至僥幸地想,“他堅持要送,不會又無故加害於我的”。
就這樣,第一筆受賄發生了,接著是慢慢習慣和自然的第二次、第三次……
從此,人前與人后,出現了兩個不同的龍小樂……
識破“偽善”面具
“雙面”官員影響惡劣需嚴查
梳理媒體報道可以發現,十八大以來,貪污腐化高官相繼落馬,他們的“雙面人生”也曝光在人們的目光下。
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受賄案宣判,劉鐵男一審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有媒體總結,劉鐵男的一面是“玩命干工作”,另一面則是“老子台前辦事,兒子幕后收錢”。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穿衣朴素,騎自行車上班,案發時卻被發現家藏贓款2億元人民幣。
更早之前,重慶市城市照明管理局原局長冉崇華因利用職權收受賄賂288萬余元,濫用職權給國家造成損失560萬余元,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4年。之前,在外人眼中,冉崇華與貪腐“絕緣”——冉崇華一直租房子住,每年支付1萬元的房租,人稱“租房局長”。
此外,還有廣東省深圳市原市長許宗衡、廣州市花都區原區委書記潘瀟、海南省國營保國農場原場長彭華達、湘潭市原副市長朱少中、海南文昌市委原書記謝明中……高調反腐,低調貪錢,這些人中,有的在落馬前甚至找不到一點與其相關的負面消息和材料……
社會需要精神的力量,精神支柱一旦失卻,隨之而來的便是理想的缺失和信仰的坍塌。“雙面貪官”更容易激發社會的不滿情緒。偽善的面具一旦被摘掉,給百姓心理、給社會公論帶來的反差以及這種反差引發的失望、不滿情緒,不言而喻。此外,內外不一、表裡不同的負面人格,也容易成為長期影響社會發展的毒瘤。
從各類案件分析,為了保住現有地位、利益、名譽,同時謀取更大的升遷,“玩雙面”成了越來越多貪官的共同選擇,而且手段也日趨多樣,嚴厲打擊“雙面”官員,早日識破假象迫在眉睫。
在1月22日的法庭最后陳述階段,廖少華說,他也曾經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但是看到身邊的人大把賺錢,心裡開始發生變化,迷失方向。他的權力觀發生了變化,樂於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在幫人辦事的過程中顯示自己。從開始幫人辦事收取煙酒土特產,到幫人辦事收取錢財,最后利用手中的權力大搞權錢交易,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變成了一個人前講黨風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賄賂的“兩面人”。
廖少華的落馬,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印証了“伸手必被抓”的真理,也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台上高調反腐、台下低調奢腐的官員,廖少華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記者陳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