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曾經被認為是一個神秘的機關。然而,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一系列舉措主動揭開神秘面紗,尤其在2014年,開門反腐動作頻頻,開放透明漸成常態,讓人們看到紀檢監察機關大大方方、清清爽爽的新形象。
【受訪者說】 “紀委工作這麼透明,我們普通百姓對反腐敗的信心更足了”
朱啟業是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保衛科職工,1月9日,他結束上午的安全巡查,一回到休息室,就打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手機客戶端,瀏覽有關信息。
“沒想到中央紀委信訪室處理舉報信的畫面都能看到,現在的反腐敗工作真是透明。”一直關注反腐敗進展的朱啟業,平時經常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互動欄目評論,參與當地紀委官方微博的互動。他說:“我比較關心反腐案件查辦過程的信息,現在用手機就能看到自己關心的內容,確實感到很方便。紀委工作這麼透明,我們普通百姓對反腐敗的信心更足了。”
不僅老朱沒想到,奮戰在反腐一線的紀檢監察干部也感到明顯變化。浙江省平湖市紀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干部龔超群說:“其實反腐敗工作本來也沒有多神秘,只是以前缺少與群眾溝通的渠道。現在感覺我們跟群眾更近了,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越開放透明,就越有威有位,這也激勵著紀檢監察干部更加有為。“壓力更大了,對我們是一種鞭策。”龔超群說,“我們要更加嚴格按照程序辦案,做到規范有序。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一點,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
深刻體會到工作變化的還有媒體從業者。小郭是某大型門戶網站的時政新聞編輯,她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已經是我們所有時政編輯瀏覽器收藏夾必備。網站生猛大料不斷,還多是獨家供應,我們得不斷刷新網頁查看最新消息,生怕錯過重要的‘打虎拍蠅’信息。重要消息我們會第一時間轉載,通過彈窗推送給網友。”
2014年,反腐敗工作成為新聞富礦。小郭所在的網站制作有關反腐的專題頁面就達十幾個,幾乎全部都沖上了網站熱度排行的前幾名。“因為素材豐富,我們就可以通過可視化信息圖表、交互式網頁等方式展現,特別受歡迎,點擊率以及網友評論都居高不下。”
說到對今后的期待,朱啟業說:“希望全國各地尤其是基層紀委,要效仿中央紀委,完善自己的網站,多開通廉政微博、微信,以及時透明的公開增進公眾對反腐敗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小郭說:“希望2015年‘打虎拍蠅’的力度不減、猛料不斷,自己作為媒體人能夠更全面真實地展現波瀾壯闊的反腐敗斗爭。”
【年度回顧】 “中央紀委不是一個神秘的機關,或者說不應該是一個神秘的機關”
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與網友在線交流時曾表示,中央紀委不是一個神秘的機關,或者說不應該是一個神秘的機關。
2014年初,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機構改革中,新組建了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宣傳教育及廉政文化建設工作。
設立宣傳部,是紀檢監察機關走向開放透明的體制保証。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則成為不可或缺的平台。
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他們對2014年1月至12月共計4783個網絡輿情熱點話題的來源分析發現,其中約72個話題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首次曝光,約佔總數的1.5%。熱點事件首次曝光最多的前10個媒體平台,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位列第9名,是唯一的中央機構官方網站,其作為第一曝光平台的熱點事件比例,與國家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幾乎相同。
首次曝光最多的應屬“打虎拍蠅”的權威信息。十八大以來60多名省部級以上官員被查處的最權威信息,絕大多數來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媒體均採用“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這一消息源。
權威消息發布讓單向傳播及時透明,而在線訪談、舉報專區等雙向互動則更加貼近受眾。2014年,多位中央紀委常委接受在線訪談,詳解反腐敗工作,與網友互動。網站“每月e題”欄目以留言板的形式,邀請廣大網民積極為反腐敗斗爭建言獻策,參與反腐大討論。
除了網站這一大平台,2015年元旦,手機客戶端又上線運行。掃一掃二維碼,點一點手機屏幕,人們會發現中央紀委觸手可及,近在“指”尺。客戶端推出了要聞、黨風、審查、巡視、閱微、觀點、圖說等欄目,中央紀委最新動向和“打虎拍蠅”的最新消息都將在第一時間推送,讓人“一手掌握”。
2014年,中國反腐力度空前,人們期望了解反腐敗的最新進展。中央紀委監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查辦案件情況,發布權威數據。12月中旬,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掀起收視高潮,全面展現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監督執紀以及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兩年來的重大成果。
除了戰況戰果,對於反腐敗斗爭的一線戰場,中央紀委也主動揭秘。2014年,多次以圖文形式報道中央紀委信訪室受理來信舉報的現場、來訪舉報流程、中央巡視組談話場景。中央巡視組每巡視一個地方和單位,全部公布電話、信箱甚至手機號碼,近日各地紀委的聯系方式以及信訪接待地址也以表格方式邀請網友“一鍵收藏”。
開放透明不止於在網上,不止於對國內。2014年9月4日,來自28個國家的50位知名學者和7位國內著名學者來到中央紀委機關考察。與會專家感言:“為我們打開了‘密封箱子’。”
中央紀委監察部帶頭示范、以上率下,各地紀委緊跟步伐、上行下效。多地紀委進一步完善了官方網站,並紛紛開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2014年,湖北省、四川綿陽、甘肅慶陽、浙江溫州市龍灣區等地紀檢監察機關舉辦開放日活動,邀請普通群眾走進機關參觀。南京市紀委監察局政務微博“@鐘山清風”陸續刊出該市紀檢監察干部山石(化名)依據事實寫成的辦案手記,向網友全景展示辦案過程,吸引了眾多網友圍觀評論。
【專家點評】“讓反腐工作到公眾中去,讓公眾到反腐工作中來”
我們黨歷來旗幟鮮明反對腐敗,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反腐主力付出了諸多努力,然而多年來為何給公眾造成了一種神秘的印象呢?
“主要原因是反腐敗工作與普通群眾有一定距離,故顯得神秘。反腐敗的對象主要是一定層次的干部而不是普通群眾,反腐敗的主力軍是紀委而不是社會力量,普通群眾參與不多。”湖南省湘西州委黨校廉政法學與廉政指標研究中心主任鄧聯繁教授分析說。
十八大以來,人們發現紀檢監察機關離自己越來越近,反腐敗跟自己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紀檢監察機關為何開始主動揭開面紗、走近公眾?鄧聯繁認為,從客觀上,中央大力支持反腐,紀委有了尚方寶劍與良好的大環境,反腐阻力減少,紀委更容易公開透明反腐。從主觀上,紀委深化了對反腐敗規律的認識,願意更加充分地遵循規律,反腐敗工作越來越向公開透明邁進。
中央紀委監察部大力建設網站和移動客戶端,多地紀委紛紛開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在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學者滕越看來,這些措施非常符合傳播規律,可以有效減少信息傳播的中間環節,保証基層受眾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最准確的訊息,消除受眾間的“知識鴻溝”。
“前社交媒體時代,很多受眾並不關注政府網站。即使一些人掌握了某些官員腐敗行為的第一手資料,也很難讓其發揮作用。開門反腐打開了一扇信息交流的窗口,直接促成了許多網絡舉報的成功。”滕越說。
說到底,紀檢監察機關一系列開放透明的努力,最終目的還是促進反腐敗工作。鄧聯繁認為,促進作用表現在多個方面。對腐敗分子而言,強化教育與震懾作用,讓心存僥幸者丟掉幻想。對紀委而言,是防止選擇性辦案、暗箱操作、“燈下黑”等問題的必由之路,有利於提高紀委的公信力、親和力、清廉度。對反腐敗工作而言,有利於掌握反腐輿論主動權、防止謠言橫飛,也有利於杜絕說情風、關系案、人情案,減少辦案壓力與阻力,消除團團伙伙干預辦案的土壤。
反腐敗工作公開透明漸成常態,在信息化和新媒體浪潮中仍需迎頭趕上。鄧聯繁建議,應更加注重“反腐工作到公眾中去”與“公眾到反腐工作中來”,注重以新媒體作為支撐,提高在反腐敗工作中運用新媒體的水平,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開門反腐格局。(記者 孟德成)
相關專題 |
· 聚焦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