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嚴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猶如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倚天劍”和“屠龍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強化“兩個責任”,但如何明確責任主體,探索方式方法,解決“怎麼干”的問題?這無疑考驗著基層的執政智慧和落實力度。
在嵊州市仙岩鎮許多干部的眼裡,鎮紀委書記張春亞一向辦事雷厲風行。可是,這名真抓實干的女干部,也有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痛處。
打開辦公桌抽屜的瞬間,一份上級紀委的處理意見時不時在提醒張春亞——去年5月,因為對仙岩鎮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等問題監督不力,張春亞受到口頭告誡的處分。
“現在紀委書記責任重大,要當好真不容易呵。”面對記者,張春亞語氣略帶沉重。深感責任重、壓力大的,絕不隻有張春亞一人。去年以來,嵊州市出台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各單位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不到位的,嚴格進行責任追究,讓各級黨委和紀委“一把手”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力度。
席卷鄉鎮的問責風暴
熱,是去年夏天留給很多人的記憶。但對當時剛走上仙岩鎮紀委書記這一崗位的張春亞來說,想起那一場追責風暴,至今仍讓她打了一個寒顫。
“教訓深刻!”回想那場席卷仙岩鎮領導班子的問題調查和責任追究,張春亞一字一頓說出這4個字。她還記得自己分到那份夏令福利時的尷尬:“收與不收,真是左右為難。”這份夏令福利包括沐浴露、洗發露、牙膏等11樣日常用品,發放對象為鎮裡全體干部職工,共計人民幣46226元,人均797元。
“如果我當時參加班子會議討論,知道有這回事,肯定會提出反對意見,上面都三令五申了。”張春亞有點懊惱自己上任時間的不巧。彼時,她剛到仙岩鎮工作不久,並不知曉這批夏令用品的違規採購﹔而發放這份福利時,要拒絕就顯得“不合時宜”。
沒過多久,一則舉報讓仙岩鎮陷入輿論漩渦。嵊州市紀委很快成立調查組,對該鎮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等相關問題進行調查。
發現情況屬實后,一系列處理和問責,給包括張春亞在內的所有鎮干部當頭棒喝:鎮紀委書記張春亞監督不力,給予口頭告誡的處理﹔鎮政府總會計葉立勤未切實履行財務監督責任,放任違規發放津貼補貼事宜,利用職務之便為銷售日化產品的妻子牟利,給予責令檢查3個月,扣發3個月獎金﹔鎮黨委書記違反規定批准同意發放夏令用品、擅自提高津貼發放標准、揮霍浪費公款等,給予書面告誡6個月、本年度考核不得評定為稱職及以上等次、扣發年度考核獎和6個月獎金的處理……
這份處理文件的分量可想而知,特別是對該鎮“一把手”來說,來仙岩鎮這個重點鄉鎮主持工作,本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但出現這種問題、受到這個處理,無疑辜負了上級和群眾的重托。事后,這位鎮黨委書記多次在大會小會上提及此事,並作深刻檢討。
雖然同事們知趣地不再提及此事,不過這一處理決定,卻深深刻在張春亞的心裡。從事基層紀委工作多年,先后擔任過3個鄉鎮的紀委書記,張春亞和其他鄉鎮紀委書記談及工作時,不由感慨:“這個位置,事關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重於泰山。”
“對鄉鎮紀委書記來說,以前抓好某幾項工作就可以了,而現在,對每個可能涉及黨風廉政問題的環節都要注意到,不然就可能失職。”張春亞說。
明確無誤的職責校准
“這一年來,我們這些在紀檢系統工作多年的人,感到變化非常大。”嵊州市紀委常委陳勇告訴記者。
從事鄉鎮工作16年,先后任職5個鄉鎮,陳勇還記得10年前兼任鄉鎮紀委書記時的工作狀態。“真正和紀檢有關的活很少。形象地說一年紀檢工作,就是辦辦賭博案子、看看紀檢報紙……”陳勇解釋,當時他還分管鄉裡多項重點工作,事務繁忙,經常無暇顧及紀檢工作,結果是“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他說,鄉鎮和部門紀委書記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人事、財務、行政審批等不屬於監督的事務上,“就像一場運動會,裁判員也上場當運動員,少了裁判就缺乏監督,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難免抬頭”。
去年以來,嵊州市累計開展專項檢查212次,發現問題463個,處理人員119人,其中黨紀處分16人,政紀處分16人,黨政紀雙重處分7人,免職處理4人,追究效能責任93人,共立案查辦各類違紀違法案件151件176人,處分黨員干部172人。
這串數據,對紀檢部門來說是一份成績單,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常年累積下來的問題。
“說穿了,就是部分鄉鎮、部門平時監督工作沒有做到位。”陳勇告訴記者,不少紀委書記熱衷於分管重點工程,畢竟紀檢工作要“得罪”人。而鄉鎮和部門“一把手”也樂於讓紀委書記分管急難險重的工作,多一個人分挑擔子,誰不喜歡?殊不知這樣一來,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必然疏於管理和防范,最后釀成大禍。
正是針對這樣的現實情況,2014年,嵊州市創新責任分解機制,細化明確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具體內容,使“兩個責任”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任務。出台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責任追究暫行辦法,針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環節中,相關黨委、黨委主要負責人、班子成員、紀檢監察組織及其負責人等四個層次的責任對象,劃定40條責任底線,對領導班子的12種行為、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的11種行為、班子成員的8種行為和紀檢監察組織及其負責人的9種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記者在鄉鎮採訪時看到,目前鄉鎮(街道)部門層面的黨組織班子成員,都已簽訂《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領書》,責任人履行主體責任的具體事項范圍、責任對象、工作內容,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各級干部都要簽這份認領書,真正把責任分解落實到位。”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把該做什麼、怎麼做,不做會受到什麼處理都說明白,這對大家是一種提醒。
任重道遠的責任回歸
“沒有盡職、就要問責,領導干部抓黨風廉政建設才有壓力和動力,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就不可能成為‘紙老虎’、‘稻草人’。”嵊州市紀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問責的力度在加大,盡職的意識也在增強——
長樂鎮政府4次從財政資金中套取現金,設立“小金庫”,鎮紀委書記莫國橋因未能發現情況,受到書面告誡3個月、扣發3個月獎金和年度考核獎金的責任追究﹔
剡湖街道沙園村干部違規分配被征地農民參保名額,沙園村駐村指導員金君安未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被通報批評,扣發3個月年度考核獎﹔
北漳鎮對7個工程違規招標,鎮紀委副書記、原鎮長因監督把關不嚴,受到責任追究……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嵊州有34個單位被通報批評,有3名鄉鎮黨委書記、一名鎮長、兩名副鎮長、兩名部門中層正職,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問責,兩名紀委書記、兩名紀委副書因落實監督責任不力被問責,部分領導干部被調整崗位,在黨員干部中形成了極大震動,一些單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不力的現象得以改觀。
落實“兩個責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很多基層紀檢干部眼裡,這一過程,更是一次任重道遠的責任回歸。
“如今權責明晰,干事情有理有據,追責也有了‘路線圖’,確實更有操作性了。”一位基層干部表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人擔心制度執行能否長期堅持。一名基層干部說,由於責任追究涉及獎金、待遇以及對當事人的前途,相關部門可能會礙於情面不願處理。嵊州曾針對鄉鎮工作推進不力現象,出台過一項紅黃牌警示督辦制度,結果一年施行下來,僅發出去3張牌子。
對此,嵊州給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及主要負責人開出一張明確的“問責清單”。若紀檢干部對所在部門、單位黨風廉政建設不進行監督檢查,或監督檢查流於形式,或檢查后缺乏后續跟進措施,導致所在部門、單位干部多次出現違規現象等9種情況,都要受到相應的問責。
“這些條款基本包含了可能發生在一個部門和單位紀檢負責人身上的問題。”嵊州市紀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后工作的重點,是如何促進這項工作向基層延伸,敢於向違規行為亮劍。”
“既然是責任,就一定要敢擔當。落實‘兩個責任’,重點要通過制度制定和執行,讓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在干事、管人上擔當起來,成為一名敢擔當的干部。”嵊州市紀委負責人表示,該市將進一步強化責任下移,形成責任鏈條,構建責任共扛、風險共擔機制,讓領導干部切實把“兩個責任”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上。
■ 專家觀點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戴焰軍:每一級黨組織,每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有責任,要把反腐倡廉作為自己的職責來對待,擔負起自己的主體責任,包括教育干部、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強化自我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等。隻有這樣,才能使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統一起來,並真正落實到位。(呂玥)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