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案時“油鹽不進”,卻讓被處分對象心服口服﹔病痛時嘴唇咬破,仍不吭一聲,隻怕麻煩他人﹔就醫時,工作包不離身,隨時隨地處理公務﹔到武漢看病幾十次,沒用過一次公車。
他,便是浠水縣紀委監察局糾風室主任郭暉。這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用平凡的堅守,書寫下一位紀檢監察干部純淨、忠誠的人生。
送行路上,百姓自發放鞭
5月2日,悲傷籠罩著浠水縣順發小區一棟小樓。與病魔抗爭2年后,郭暉在家平靜離去,時年44歲。“就在前一天,他留下遺囑,交代因個人生病耽誤了部分工作,對不住單位領導和同事,建議組織盡快確定好糾風室主任人選,別落下工作。”他的妻子鄧娟娟泣不成聲,“臨走時,除了女兒,他最放不下的還是工作。”
4日,郭暉的骨灰送往老家關口鎮長流村安葬。從小區門口到縣城出口,一路上,百姓自發放鞭吊唁,送行的車隊排了幾百米。
眼前的一切,讓鄧娟娟明白,丈夫為工作不要命的付出,值得。
手術前,他留下“遺囑”
2008年,同事石友梅從紅安調來,郭暉才結束在糾風室單兵作戰的日子。
糾風室人少事雜,郭暉總是處於玩命工作的狀態。2010年,石友梅和郭暉出外辦案,車上,郭暉一言不發,頭上冒著豆大汗珠,石友梅叫他趕緊回去休息。他手一擺:“沒事,老胃病犯了。”這樣的次數多了,石友梅勸他去醫院檢查,他不去。
2011年4月,郭暉身體扛不住了,趕赴醫院,一查:胰腺癌。同年5月7日,手術前一天,郭暉讓妻子拿來紙和筆,“我怕睡過去了,這是手頭幾件要緊的工作,你明天叫人送到單位。”石友梅陪同領導去醫院探望郭暉時,看到這張紙條,淚如雨下。
手術出院,郭暉又回到了工作崗位。此后,除每月固定到武漢做兩次化療外,他沒拉下一天班。
瘦了60斤,他說更有勁
浠水是農業大縣,挪用強農惠農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
2011年,縣紀委探索強化監督檢查機制,郭暉主動請纓。那時,他還處於術后恢復期,身體很虛弱。石友梅建議,由她一個人完成下鄉調研。郭暉考慮到調研任務重,搭檔又是女同志,堅持親力親為。“調研持續一個多星期,郭暉一天拉肚子十幾次,人瘦了一圈。”石友梅說,調研結束后,郭暉在辦公室日夜加班,草擬出台了《強化涉農資金監督檢查六項制度》,成為當時黃岡縣市紀委工作的范本。“不到半年時間,他從170斤瘦到110斤。”和郭暉搭檔做“行風熱線”欄目的縣電視台副台長胡志勇說,“2011年年底,我到辦公室找他,來回轉了幾圈,沒認出他來。看他瘦成這樣,還趴在辦公桌上整理案卷,我特別心疼,非要拉他回家休息。他竟笑著告訴我,沒事,瘦了,人比以前還有勁些。”
這個人,“油鹽不進”
陳超群沒想到,本被他視作“敵人”的郭暉,最后竟成了他的朋友。
2006年,陳超群時任余堰中學校長。為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學隊伍,他想辦法在鎮裡辦了一所私立中學,招生逐年紅火。2008年,郭暉接到余堰中學亂發補貼的舉報電話。
陳超群坐不住了,找個借口給郭暉塞了個裝錢的厚厚信封,扭頭就走。沒想到當晚,郭暉就托朋友把錢還到了陳家。
陳超群想,金錢誘惑不動,就打感情牌。於是,他聯系到學生家長、郭暉的好友徐世才,讓他幫忙說個情。“我才開口,徐世才就說,他脾氣我清楚得很,我要給你說情,和他連朋友都做不了。”
對這個“油鹽不進”的人,陳超群沒轍,他委屈地告訴郭暉:“你給學校罰款,我認﹔但給我處分,我有點不服,辦好這個鎮級中學,我付出的心血最多,也沒圖一點私利!”
次日,在學校召開的教師大會上,郭暉公開表態,陳校長的確是一心為了學校建設,只是違規發放了補貼。“他在公開場合為我‘正名’,我很感激。”陳超群說,“這個處分,我最終心服口服。”
郭暉查辦了當地30多件糾風案件,沒有一件引起行政復議,沒有一人對處理結果不滿。(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 趙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