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寧
2013年04月03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風轉沒轉,轉得好不好,關鍵看是否“言之有物”。這個廣義的“物”,具體而言就是要體現“十有”。
一是言之有己,即有“自己”。領導干部應自己動手寫文章,寫己所思。自己列提綱講話,講己所想。文章、講話當有自己的個性與風格,不能人雲亦雲,套話連篇,更不能文章靠“復印機”,講話當播音員,甚至播音還播錯。
二是言之有信,即讓人相信。領導講話寫文章,不是隨便說說寫寫,是指導工作的,是影響大眾的,這就要求講話要讓人相信。先自己相信,才能讓受眾相信﹔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讓受眾相信?讓人相信,就要講真話,說到做到。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讓讀者和聽眾做到?
三是言之有情,即帶著感情去“言”。寫文章、講話,隻有帶著感情去寫、去講,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和聽眾﹔自己都感動不了,如何感動讀者和聽眾?
四是言之有理,即有哲理。現在一些文章講話就事論事,不善於就事論理,講了半天,讓人記不住,甚至不知所雲。“理”就是高度,就是畫龍之點“睛”,就是吹糠之見“米”。有“理”很重要的是要學好“哲學”。哲學不解決任何具體問題,但學好哲學可以幫你解決所有問題。哲學是地基,專業是樓房。我們不能隻打地基不蓋樓房,隻打地基干什麼?我們更不能不打地基隻蓋樓房,這樣的樓房遲早要倒塌。
五是言之有“神”,即有神來之筆。講話寫文章,要有政治家的高度、歷史學家的深度,還要有哲學家的思維、詩人的語言。“詩人的語言”就是要有文採。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在有“內涵”的前提下,也要善於運用一些語言手法來增強感染力,當然這要適度,過猶不及。
六是言之有趣,即風趣幽默。在適當的時候“幽它一默”,不但能“提神”,而且能更讓人理解,更讓人記住。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為什麼容易讓人記住?就在於他的講話時而旁征博引,時而幽默風趣,有時看似“東拉西扯”,最后卻在開懷大笑中回歸主題,使聽眾如“醍醐灌頂”。
七是言之有典,即適當引經據典。這可以增加講話寫文章的“分量”,增加可信度,增加厚重感。說到引經據典,又不能不說毛澤東。比如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形容“主觀主義”,引用解縉的那句“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我們讀過幾十年了,至今記憶猶新。
八是言之有“勢”,即有氣勢。你看駱賓王的那篇《討武檄文》,“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其文採其氣勢,堪稱“檄文之最”,連武則天都嘆服不已,責備丞相未能用好人才。
九是言之有“約”,即“簡約”,惜墨如金。文章講話動輒洋洋萬言,就會拒人於千裡之外。越是深刻的往往越是簡單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在不影響表達內容的前提下越短越好。世上最短的文章莫過於雨果的一封詢問作品是否出版的信。雨果給出版商的信是一個標點符號“?”,出版商的回信是一個“!”,堪稱短文之極致,我們實在應該好好學一學。
十是言之有用,即“管用”。說一千道一萬,一個講話一篇文章最后九九歸一,就是要起作用。費了很大力氣最后不管用,不但害人,而且害己。
改作風不妨從改文風切入,因為最好改的是文風,它不需要財政撥款﹔最難改的也是文風,要靠真功夫。在改文風上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相關專題 |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