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6名全國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
其中,蔡玲委員建議,為避免中央“八項規定”變成一陣風,可以將之寫入黨紀法規,制定違紀違規處理條例,引發了現場13次掌聲,久未停息。
改進作風
黨風政風民風,看“一把手”吹啥風
要拓寬監督渠道,公開接待費明細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說,以往由於種種原因,部分規定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最后不了了之。比如公務接待,1984年之前不允許列支接待費,領導干部下基層自掏腰包吃飯或交“伙食費”。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費用。1989年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費。1998年要求招待費不得超過公務費的2%。2006年再次明確了公務接待的標准與紀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規定早已淪為一紙空文。
目前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嚴治黨的新作風。但是也有人擔心,這股新風會不會又是“一陣風”,難以持久。為了能持久執行新一屆黨中央“八項規定”,蔡玲認為,轉作風最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俗話說,“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黨風政風民風,就看“一把手”吹啥風。因此,將“八項規定”落到實處,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改進工作作風。隻有“一把手”帶頭持之以恆,對群眾“說得到、做得到”,凝聚強大的“正能量”,才能扭轉整個社會風氣。
蔡玲建議,將“八項規定”寫入黨紀、法規,公布違紀違規處理條例,並出台配套考核措施,定期檢查並公布考核結果。出台公務員接待管理實施細則,管住預算,推廣採用公務卡,公開接待費用明細賬目。
“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要拓寬監督渠道,明察暗訪、群眾舉報、媒體曝光,加強黨內監督,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蔡玲表示,隻有這樣才能遏制“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后放一下,出現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鬆一下”的不良風氣。
教育均衡
60%農村學生從未做過生物實驗
建議黨政領導“不批、不轉擇校條”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關於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呼吁,也引起廣泛共鳴。
“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在城市,導致小學、初中擇校熱高燒不退,重點校‘大班額’和‘超大學校’隨處可見﹔在農村,導致基層學校生源減少、教師流失﹔同時導致升學競爭惡性化、學校招生權貴化(“條子生”、“票子生”)、職業教育邊緣化等教育怪相和亂象。”
朱永新說,根據最新調查結果,相當一部分縣區的鄉鎮和農村學生,學業成績達標比例在20%—40%以下。大多數縣區內學生成績的校間差異,甚至比發達國家全國范圍內的校間差異更大。
“義務教育的不均衡,關鍵是政府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平。”朱永新分析,以經費投入為例,一些縣城的重點中學教育經費竟然佔到全縣的二分之一。大約40%的農村學生從來沒有做過物理實驗,60%多的農村學生從來沒有做過生物實驗。
朱永新建議,黨政部門和各級領導要轉變教育政績觀,把推動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作為保障社會公平的重大舉措。“加快出台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考核辦法,對地方黨政領導的教育政績,首先看學校的差距有多大,實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票否決制度’。”
朱永新提議,黨政領導要帶頭執行“孩子就近進入義務教育學校”的政策,將“不批、不轉擇校的條子”與“反對舌尖上的浪費”一起作為對干部的紀律要求。
政策設計
為完成工業指標,肥沃土地竟丟荒
設立專門機構推動頂層設計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甫一上台,就講述起親歷的3個案例。
去年,王長江到黑龍江,一位縣領導跟他說,該縣土地肥沃,是大糧倉,為全國人民提供高品質的糧食。但近年來,他們卻不得不毀掉攥一把流油的黑土地,去引進工業項目,否則該縣的工業發展指標就上不去,綜合政績排名就要落后。“但是,在冬天這麼寒冷的地方,那些大的企業誰來這裡發展?”這位縣領導說,他們費時費力地引資,引來的卻是一些檔次不高的二、三類企業,人家還不願意來,結果有些還荒著。
而在西部,王長江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些所謂的農田,地處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看上去實在貧瘠,畝產三四百斤就算不錯了,還不如撂荒了變成自然植被,還能保護生態。”王長江說,但不行,必須種庄稼,因為它們在18億畝紅線劃定的范圍內。“結果是耕地指標保持了,卻對解決國家糧食問題幾無貢獻,反而使水土流失更加嚴重。”
最近,王長江又看到一個材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專家指出,我國糧食供求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糧食自給率已經跌破90%,表明我國糧食安全風險加大。
親身的經歷讓王長江深刻感受到:這不只是農業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頂層設計不足。他說,現在的問題不在財力不夠,而是我們習慣於把資金分散到部門,部門又把這些資金變成一個個“專項”,對審批項目樂此不疲,使有限的財力無法完全用到解決宏觀的、戰略性的問題上。重復、浪費、低效不說,還助長了“跑部錢進”等腐敗現象。
王長江還提出,政府部門是常規執行機構,頂層設計恰恰是要打破原有行政管理布局,超越部門眼界進行統籌,因此,頂層設計不應依賴政府部門來進行。他建議黨中央、國務院設立專門的機構來主導,人大、政協、學術機構相互協同,共同推進頂層設計。
社會風氣
生老病死都要求人
須下大力氣整治“求人之風”
“我們國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陝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認為,求人使中國人傳統的人情世故得到演繹,使本來處於困境尋求幫助的事以及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應辦的事,變得幾乎事事求人。求人形成了若干潛規則。編織關系網等耗費單位、家庭及個人的諸多資源和精力。“把人才的才華和注意力吸引到了關系學和鑽營上,從而影響了社會的創新能力。”
周新生說,求人現象破壞了公平、公正,惡化了社會風氣。必須下力氣整治求人之風,努力讓國人盡量不求人、少求人。
行政審批
投資一項目竟要蓋108個章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要敢啃硬骨頭
“在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仍有企業家感慨,投資一個項目竟要過53個處、室、中心、站,經100個審批環節,蓋108個章,全程需799個工作日。”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認為,過多過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審批,成為吃喝卡拿甚至腐敗的重要源頭。從一天陪洗8次溫泉的副縣長,到一晚趕8個飯局的接待辦主任,匪夷所思的現象背后,追根究底,還是由於政府管得太多太細、權責定位不清、決策不透明,該交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緊握不放。
賴明說,近年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初見成效,但依然存在深化改革難度加大、部分行政審批改革“移花接木”、出現新的審批形式等新趨勢。因此,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敢啃“骨頭”,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礙決不能心慈手軟,決不能止步在改革深水區前反復“摸石頭”,更不能半途而廢。(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湯凱鋒 陳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