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舌尖上的浪費”,管住“車輪上的腐敗”,剎住出國考察的“奢侈風”,一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嚴控政府“三公經費”的舉措令人振奮。
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呼吁,今年我國靠增發赤字確保了13.8萬億元的公共財政支出規模,借錢過日子更要堵住亂花錢的漏洞。從長效看,應從強化預算監管入手,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制度,堵住“三公經費”漏洞。
“決策一句話,花錢一支筆”警惕官員“筆尖下的浪費”
正常的“三公經費”,本是確保政府機關履行職責的必要行政開支,和公款吃喝、公車私用也非一回事,但卻因執行中的浪費和管理漏洞,備受公眾關注。
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韓德雲代表認為,公眾之所以關注政府“三公經費”,在於一些濫用公款吃喝招待行為,擠佔了本該用於教育、公共衛生等方面的財政資金,助長了奢侈浪費之風,加重了財政負擔,還影響到執政黨和政府的形象,這股歪風必須剎住。
“決策一句話,花錢一支筆。”不少代表委員都反映,盡管一段時間以來各地狠剎鋪張浪費之風初見成效,但奢靡浪費行為仍難杜絕,究其原因,在於一些地方單位一把手領導用錢的權力不受約束,花財政的錢太隨意,造成各種“筆尖下的浪費”。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在編制預算報告上巧立名目,利用“其他”“等等”“預算外”等字眼掩人耳目,讓人“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知名律師段祺華委員認為,“其他支出”看不到具體支出用途,獎金補助、吃喝招待等超標費用都可羅列其中,自然讓一些地方政府“愛不釋手”。而現行預算法規定,年度中財政資金在科目間“流轉”不需人大審批,更加劇了“亂花錢”的風險。
“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執行難在於司法監督缺位
在國外,公款吃喝很少見,因為嚴格的報銷手續令其止步。但在我國,三令五申嚴控政府濫用公款吃喝,卻往往“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
不少代表認為,由於我國公款招待費都列入財政預算,政府花錢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約束“三公”支出,要從預算管理的根源抓起。
南京大學教授高抒委員指出,在一些部門的預算報告中,項目支出金額巨大且缺乏具體明細,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中暗藏“三公經費”,這些項目支出不是“說不清楚”,而是“不想說清楚”。
韓德雲代表說,地方官員到中央跑項目要政策,無形也助長了公款吃喝送禮的風氣。原因在於現有行政體制下,上級主管單位掌握了大量行政資源和財政補貼,下級不跑不要就難以獲得。
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光權代表說,之所以公款吃喝亂花錢風氣屢禁不止,在於司法懲戒力度不夠。“我們並非沒有法律可追責,但有的地方下不了手,有的司法機關不懂用哪個法,導致司法監督不力。”
他說,對公務支出任意審批,導致大量公款用於吃喝浪費的官員,依據刑法可以對審批人定“濫用職權罪”,但這方面執行得並不好;而對單位領導未經批准,任意決定或編造理由把公款轉入高檔會所、飯店供個人借貸揮霍,並造成公共財物受到損害的,也可依刑法規定以“貪污罪”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市前不久處理了一批‘美容腐敗’案,其中十幾位女官員把公款轉到高檔美容會所供個人或親友消費,最后以‘貪污罪’定罪。這說明我們是有法可追責的,關鍵要加大執行力度。”周光權代表說。
給“三公”預算設高壓線用制度監管堵住預算漏洞
代表委員們建議,堵住政府亂花錢漏洞,根本之舉是從強化預算監管入手,完善公務消費、預算編制和審計、績效考核以及監督問責等全方位的制度建設,切實遏制公款消費的各種違規違紀現象。
周光權代表認為,應給政府“三公”預算設高壓線,大幅壓縮公務支出標准,並建立公務接待支出的公示制度,杜絕暗箱操作和做假賬。
“建議借鑒國外模式在預算單位內部設公務支出審查小組,成員中一定要有工會和一線基層人員。公務接待能否報銷要經審查小組批准,從而改變一把手獨攬公務接待大權的現象。”周光權說。
“外行看不懂,內行看不到,這是當前政府預算審批的難點。”段祺華委員指出,一些地方政府預算審批不嚴格,流於形式,預算報告過於粗略,人大很難對其進行深入審查。遏制公款浪費、貪污腐敗現象,必須深化預算管理制度,細化預算報告,加大對人大代表的培訓,強化人大對預算的審查監督力度,杜絕尋租空間。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史耀斌代表建議,強化預算管理,要做好預算公開的文章。預算公開不能只是部門的“傳聲筒”,更要成為政府與群眾交流的“雙聲道”,無論是最初預算編制、人大審查預算還是事后公開,全過程都要主動邀請群眾參與,接受社會監督,這樣預算才能更充分體現群眾的意願、要求和呼聲。(韓潔 楊金志 凌軍輝 葛素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