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系群眾,“我們的‘辛苦指數’能換來群眾‘幸福指數’,再累都值!”
他,躬身履職,“用一顆公正的心去做事,沒有什麼做不成的。”
他叫朱錫養,是福建省平和縣坂仔鎮紀委書記。
“書記,您看,這是我們三兄弟在建的新房,一層已經封頂了。今年中秋您再來,我們在新房裡招待您。”
“是啊,書記,等房子建好了,再鋪上水泥路,一層就可以作商鋪,我們也不愁蜜柚運不出去啦。”
“書記,您別見怪啊,是俺們當時沒能理解您那‘婆婆嘴’。”
……
2月16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福建省平和縣坂仔鎮紀委書記朱錫養來到心田村拆遷安置地吳坑組,檢查安置地的新房建設情況,幾名正在建房的拆遷戶你一言我一語。
看著拔地而起的新房,朱錫養也高興得合不攏嘴:“我們的‘辛苦指數’能換來群眾‘幸福指數’,再累都值!”
2010年9月,平和縣迎來沈海高速復線投建,這宣告平和縣將結束無高速公路的歷史。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系列的土地征用和房屋拆遷問題。
“按照工程需求,須征用我們鎮仁山、心田、東風、寶南等4個村的土地5958畝,應拆遷房屋的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而這些工作必須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壓力山大’啊!”當時承擔監督協調重擔的鎮紀委書記朱錫養坦言,征地拆遷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難題。
據介紹,該鎮寶南村一農戶蓋好沒幾年的三層樓房也在拆遷范圍內,但他們卻說什麼都不願意走。
“世世代代都在這兒,這兒是根吶,怎麼能搬走?”當事人表示。
對此,朱錫養三次入戶勸說:“傳統的思想要破除啊。政府統一劃撥安置地,蓋好新房,鋪好水泥路,再通上電燈、電話、網絡,隻會比現在更好!”多次勸說之后,當事人終於同意搬遷。
外出學習剛回來的朱錫養聽說賴家五兄弟嫌補助標准低,而結成“攻守同盟”,便連夜趕到賴家老大家中。
“朱書記,你看,這可是磚混結構的新房。我覺得房屋評估有問題,價格太低!”賴家老大抱怨道。
“制訂補償標准的時候我們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咱們的標准已經適當提高了。”
但賴家老大卻不信,並要求對房屋進行重新評估。
經過市、縣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的評估測算,賴家兄弟不得不服。“我們再不簽拆遷協議,就太不近人情了,也對不起錫養兄弟。”
……
2012年5月,該鎮應拆遷房屋順利拆除,沒有因拆遷出現群體性上訪等事件。
“用一顆公正的心去做事,沒有什麼做不成的。”談起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朱錫養說道。(黃喜祖 章紀宣 楊祥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