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地方兩會,會風之外新看點

詹勇  余榮華

2013年02月01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透視各地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有一個共同點:轉變發展方式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在引人注目的換屆交替、人事更迭背后,地方兩會上這些深層次的脈動,更引人深思、令人期許

地方兩會臨近尾聲,簡朴務實的新會風成了引人矚目的看點。然而,會風並不是兩會的全部,作為地方改革發展的一次重要盤點和謀劃,作為各方意見和智慧的集散地,地方兩會在深化改革上有哪些新思考,在推動發展上有哪些新思路?

會風之外,更有看點。

在創新中激發改革動力

這次地方兩會,在十八大閉幕、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召開。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有問題意識才能把准脈搏,有創新意識才能找到出路。這考驗著代表委員們的履職能力,也是觀察一個地方改革發展的窗口。

綜觀會議內容,說成績少了,談問題多了,議改革實了,“改革”成為各地兩會的熱點議題。

“小打小鬧”行不通、改革不能“自娛自樂”、“單槍匹馬”難見實效、“碎片化”改革不頂用——各地會場上不時傳來的這些聲音,反映了大家對深水區改革特點的清醒認知。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今天的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必須堅持全面改革,把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結合起來,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

改革進入攻堅克難、協調推進的新階段,如果還用老的思維和理念,許多新問題就看不清、看不透、解不了。這也是各地代表委員們的共同感受。試看那些頗具問題意識的議政建言——城鎮化不能只是“項目佔地、農民上樓”,工業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收入分配改革不只是漲工資那麼簡單,改善民生別再“亂撒芝麻鹽”……這一切,都要求改革有新思路、發展有新謀劃。

無論是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還是會場討論看,在創新中深化改革已成為普遍自覺。上海浦東新區憂慮缺乏創新“大手筆”,浙江坦陳近年“大創新”沒有改革開放初期那麼多,不少中西部省份紛紛以“創新驅動”作為趕超之路,與新會風相對應的,是濃濃的創新氛圍。

“創新是下一步發展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發達地區的創新焦慮,欠發達地區的創新沖動,議案提案紛紛涉及產業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等諸多領域,由此,一個共識逐漸凸顯: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創新是最重要動力,以創新精神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就能激發不竭的改革動力。

在反思中轉變發展格局

地方兩會召開之際,前所未有的霧霾襲來,灰霾帶面積超百萬平方公裡。霧中開兩會,代表委員對發展短板、環境欠賬等問題感受更為真切。

痛定思痛,憂患深重。首都北京,整個1月份僅有5天無霾,PM2.5監測值一度“爆表”,政府工作報告痛陳“改善空氣質量任重道遠”。上海市一位領導干部在兩會上感嘆,“此次上海空氣好,要感謝天氣”,同樣不無憂患意識。

空氣如何好起來?從各地兩會的討論中,除了中心城區“無煤化”、 淘汰老舊機動車、推廣新能源等常規舉措,以頂層設計優化產業布局、靠區域聯動加強協同治理等超常規對策也不斷提出。這說明,今天的生態環保不只是分量要重、措施要硬,更需要發展格局的轉變。

變化,不隻因為對污染的痛切感受,也有資源、能源等方面的倒逼壓力。盡管GDP被江蘇緊咬,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仍然強調,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江蘇則在勾勒今后五年發展新願景時,定義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新體系”。這樣的清醒務實,在環境已經非常脆弱的今天,十分珍貴。

變化,還在於對“美麗中國”的共同追求。從江南水鄉浙江,到煤炭大省山西,眾多省市區將“美麗”目標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霧霾籠罩下,這樣的目標更顯艱巨,需要付出加倍努力。不少代表直言,綠色GDP不能只是空洞口號,沒有扎實行動,“天藍、地綠、水淨”不會自動到來。

如何讓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更加協調,如何使經濟增長更加依靠創新驅動,如何填補城鄉發展鴻溝縮小差距……透視各地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有一個共同點:轉變發展方式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在引人注目的換屆交替、人事更迭背后,地方兩會上這些深層次的脈動,更引人深思、令人期許。 

(責編:李源(實習)、姚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