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蚌埠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顧世平
2013年01月24日14: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今年的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要按照全會的要求,進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點,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確保政令暢通。
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証。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要加強對政治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促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嚴格遵守黨章,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政治生活准則辦事,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要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重要工作、重大活動、重大事件及時跟進、積極參與,切實做好服務、監督、保障工作,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
要把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加強監督檢查,保証黨中央作出的各項戰略決策部署執行到位。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蚌埠市委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返全省第一方陣”戰略目標,重點加強對宏觀調控、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大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征遷拆違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二要抓好“八項”規定落實,切實改進工作作風。
作風正,則民心順﹔民心順,則事業興。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對作風建設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我們要把監督執行“八項規定”作為改進黨風政風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來抓,制定監督檢查辦法,強化日常監督,出實招、動真格、見實效。要加大對違反規定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整合監督力量,在新聞媒體設立專欄,公布投訴電話,建立網上投訴平台,組建由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的監督員隊伍,抓住一些反面典型公開曝光,營造貫徹執行規定的強大聲勢。要把各單位貫徹執行規定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對違反規定的行為,該提醒的及時提醒,該問責的嚴肅問責,該給予紀律處分的堅決給予紀律處分,並進行通報。
改進工作作風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要規范職務消費行為,全面實行公務消費卡制度,嚴格執行公務接待規定,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從簡安排各項活動,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嚴禁以考察、學習等名義游山玩水、請客送禮,堅決杜絕一切公款浪費現象。
三要堅持懲防並舉,整體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堅持一手抓懲治,一手抓預防,既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又加大預防腐敗工作力度,努力把腐敗現象減少到最低程度。要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要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把“信念、責任、忠誠”作為對黨員干部的核心要求,抓好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分層分類施教機制,著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筑牢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要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凡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重要事項,必須堅持集體研究決定。推行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推行黨政正職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程和集體決策時黨政正職末位表態制度。對“一把手”違反民主集中制、造成重大決策失誤的,要嚴肅追究責任。認真落實黨內監督條例,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監督的新途徑新辦法,切實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監督,加強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資源密集領域的監督。進一步發揮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的作用,加強群眾監督,尊重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健全信訪舉報工作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加強輿論監督,充分發揮網絡反腐前沿陣地作用,及時處理和回應新聞媒體及網絡輿情反映的問題。
要繼續深化反腐倡廉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貫徹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各項制度,強化制度執行監督,維護制度的嚴肅性。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從源頭上減少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努力促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第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