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馮濟堂:青鋒浩氣懲貪腐

2013年01月18日14:5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他性格溫和、待人和善,眼睛裡卻容不得半點“貪腐的沙子”﹔他剛正不阿、疾惡如仇,卻從未因群眾的不解有過一句怨言﹔他公正無私、嚴於律己,一壺冰心,滿溢著對黨的忠誠、對群眾的貼心……

山東省新泰市糾風辦主任、監察局副局長馮濟堂,在23年紀檢監察工作歷程中,不負“黨的忠誠衛士”之職責,在反腐工作一線,與腐敗分子斗智斗勇。

  脾氣好,但是骨頭硬,很多人這樣評價馮濟堂。

  1996年,當馮濟堂接過市某鎮教育辦公室主任陳某貪污公款一案時,一些同事便為他悄悄捏了一把汗。這是一個經紀委多次調查卻始終沒有查清的棘手案件,陳某在當地根基深厚,頗具能量,而涉案人員之間的攻守同盟也給本就復雜的案子蒙上了一層迷霧。

  “這個案子要是再查不清,便會影響黨在這個鎮上的威信。”馮濟堂不是不懂得案子的復雜,但他更懂得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然而,馮濟堂剛剛著手調查此案,說情者便接踵而來,先是有領導打電話讓他走走過場、做做樣子,接著又有親戚拎著禮物,請求他對陳某網開一面。“不是我和陳某過不去,是他和黨的紀律過不去,不按原則辦怎麼行!”人情世故面前,馮濟堂義正詞嚴。

  然而,接下來的調查並非一帆風順。涉案人員早已結成攻守同盟,千方百計阻撓調查取証﹔而本案的關鍵人物——鎮教育辦公室會計史某更是與辦案人員玩起了捉迷藏,行蹤難覓。

  “白天找不到,就晚上找。”馮濟堂帶領辦案人員從早到晚守候在史家門口。

  那一天深夜,初秋的天氣多了幾分涼意,天地萬物也逐漸歸於沉寂,街巷裡看不到一個人影。晚上十二點多,一個身影晃了一下,便瞬間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多年的辦案經驗告訴馮濟堂,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史某,他快步追上去,將那人攔住,此人正是史某。接下來的案件調查勢如破竹,涉案人員依紀依法受到處理。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挂念……”《江山》是馮濟堂最喜歡的歌曲之一,不僅因為這首歌飽含黨與群眾的魚水深情,更因為這是他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23年間,馮濟堂的心始終和群眾連在一起,從未分離過。

  2005年,市陶瓷廠工人集體上訪,反映廠長存在經濟問題。馮濟堂接到通知,立即著手處理。然而,之前的多次調查未果,使得群眾抵觸情緒很重:“他們是一伙的,走走形式而已,不會動真格的。” 那時,上訪群眾看見辦案人員,就指桑罵槐、繞著走,有些甚至對前去取証的辦案人員閉門不見。

  “我們是給他們查案子,卻連門都不讓進,我看這案子沒法查了。”部分辦案人員打起了退堂鼓。“不行!不能埋怨群眾,群眾不滿意就是因為我們的工作不到位,我們必須用真情重新取得他們的信任。”接連的碰壁並未使馮濟堂心生退意。“案子調查不好,你們可以去投訴我,但不能相信謠言。”馮濟堂挨家挨戶做工作。白天群眾躲著不見,他就晚上去,門不開,他就站在門口一直等。當馮濟堂不厭其煩地一次次上門取証后,群眾信了,信他是一名真心為民的好官。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馮濟堂帶領辦案人員順藤摸瓜,經過幾個月的內查外調,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鐵証如山,涉案人很快受到處理,上訪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23年間,馮濟堂共參與和組織查辦案件380多件,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近千萬元。

  23年,是馮濟堂盡職盡責的23年,也是他犧牲付出的23年。

  “黨的紀律原則和親情友情,孰輕孰重?每個紀檢監察干部都要給出嚴肅的回答。”馮濟堂明白,選擇了紀檢監察工作,就意味著在生活作風、人情世故等各方面嚴格自律,而他也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最好的詮釋。他一次次將前來說情的親朋好友說得“灰頭土臉”,一次次將某些公司提供給妻子的優越工作拒之門外,公與私的界限,他堅守得清清楚楚。

  23年,正氣如虹﹔23年,清廉似水。(泰紀宣)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