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工不同,各行有各行的規矩,各行也自有一套相對獨立的運行系統,其中,行話就是維持系統運轉的基本工具之一,外行人一般聽不懂。現在,也有這麼一行,在整個社會大格局中屬於一個相對獨立而又不可小覷的子系統。這個系統有自己的龐大群體,就是當官一族﹔有自己的成熟語言,就是官腔。
官腔的表面特征是來頭大。不管是大事小事,急事緩事,隻要到他口中,首先要講個法律、法規或規章,要麼就是原則、辦法或規范,至少也要來個方針、路線或政策。從古說到今,從內說到外,從中央到地方,再從村庄鄉鎮縣政府,興致一來,一直扯到中南海。
官腔的主要表現是水分多。米粒兒大的事兒,到他手裡,就空前復雜起來,甚而至於還要開個大會、發套文件、全面安排統一部署一下。記得有幾幅漫畫,一幅是某官員作報告,話筒像是排水管兒,台上一發言,口水就順著管線汩汩而出﹔另一幅是上面在講話,下面打著傘,即使這樣,前邊的聽眾也早已落湯了﹔還有一幅更絕,上面講著話,下面撐著船,可見水分之多。
官話的本質特征是重量輕。看起來是“豪俠裘千仞”,實際是“鐵掌水上漂”。再大的事情,再重要的工作,如果拿官腔來做,統統都得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見不到半點實功。官腔之於群眾,就像是水中潑上了油,無論如何都難以溶到一起。群眾之於官話,就像是老牛聽到琴,既然你自詡為陽春白雪,俺們就自覺被下裡巴人吧,反正是你說你的,俺干俺的,互不影響。
正因為官腔成了行話,對於外行人的百姓來說,理解起來就特別困難,正所謂你不說俺倒清楚,你越說俺越不明白了。
新時代、新形勢,群眾需要新風尚,百姓呼喚新風氣,為官員操刀的執筆小秘都盼著節省筆墨,不堪重負的打印機都盼著徹底減負了。用普通大眾聽得懂的話與群眾交流,官民回歸一體,大伙開誠布公,說心裡話,辦實誠事兒,其樂融融,豈不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