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
中央為什麼會出台這些規定,八項規定呈現怎樣的特點,怎麼保証規定落到實處?圍繞這些問題,專家學者進行了解讀。
出台八項規定順應黨心民心
“中央政治局出台的這八項新規定,針對的都是人民群眾長期反映強烈的問題,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新姿態,是聚黨心得民心之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務實舉措有助整治沉疴頑疾
“這八項規定,體現出針對性,突出可操作性,有助於領導干部將作風建設真正化為實際行動。”中央黨校教授謝志強說,明確細化的規定,監督懲處的措施,為抓好落實提供了有力抓手。
“這一項項舉措,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親民、為民的執政新風,顯示了黨中央整治沉疴頑疾的決心。”汪玉凱說,這些規定針對的都是現實問題,不僅有助於改進黨風政風,而且也有助於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全文]
總書記聲調平常語言平實 不說官話套話
“讓大家久等了”,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度集體公開亮相,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一句略帶歉意的話開頭。媒體評論稱,面對在場等候的數百名中外記者,他的講話短而精當,無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話套話。
平常的聲調、平實的語言,中共“一把手”文風的轉變引發海內外好評。外媒評論說,習近平贏得中國網民的贊譽,他也成為社交媒體時代的首位中共中央總書記。在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時,他幾乎不用政治術語,看上去顯得輕鬆,且平易近人。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11月29日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時的講話再次引發輿論熱議,學者稱“給人一種清風拂面的感覺”,“感覺到了一種久違的親切”。這次講話也引起網上熱議,網友們認為,他的講話既朴素又深刻,既平實親切又充滿力量,凸顯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肩負歷史重任、腳踏實地奮斗的精神風貌。[全文]
李克強身體力行轉變會風 鼓勵自由發言
11月21日,十八大閉幕剛剛6天,再次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有關省市相關負責人發言不到兩分鐘,李克強便插話打斷並發問。
“你們的發言稿我都已經看過,不用再念了,我們既然是座談會,就應該多談試點過程出現的具體問題、談談你們在推進改革過程中的需求。”李克強說。在座談會上,他接連展開“打破砂鍋式”的追問,而這些問題都是匯報材料裡沒有現成答案的。會后,一些省市負責人表示,在李副總理的會上照本宣科念稿子,今后是行不通的。
11月26日,李克強再次身體力行轉變會風。原定16時舉行的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全體會議,參會官員均已到位,李克強還在與艾滋病防治民間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座談。座談一開始,李克強就打破事先安排,鼓勵參會者自由發言。[全文]
王岐山:不准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
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力倡會風轉變。11月30日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第一位發言的專家開頭提到“尊敬的王書記”,話沒說完,就被王岐山打斷,他請在場專家少說客套話,言簡意賅。
“參加王某人的會,不准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王岐山這樣要求,這讓與會專家感到吃驚。已是第4次參會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一般來說,“官會”的開法很嚴格,越是高層的座談會,越要准備稿子。
在座談會上,王岐山還專門提到,轉變作風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要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他還表示,要和專家學者做朋友,希望大家以后到他的辦公室對一些研究進行深入的交流。參會專家表示,參加此次會議讓他感受到會風的轉變,這種轉變從中央級別的會議開始,為其他會議做出了表率。[全文]
網友:開會“不念稿”貴在上行下效
會風是群眾評價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的“晴雨表”,體現作風,彰顯水平。十八大選舉中央新的領導集體后,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相關會議上無論是自身說話的方式,還是不約而同要求與會者“不准念稿子,要講實在話”,均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身體力行”的細節之變,不僅讓部分與會者感到“不適”,同時也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和網友的火辣熱議,贏得了一片叫好之聲。[全文]
網友:中央八項規定是整治不良會風的“緊咒箍”
會議,是傳達精神、交流情況、統一思想認識、研究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形式,開展工作離不開召開各種各樣的會議。正如鄧小平所指出:“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成功的會議確能起到統一認識,明確任務,協調動作,交流經驗,推動工作的作用。從開會不准念稿子,到要求少講客套話,再到提出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進會風上整治沉疴頑疾,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股求真務實的執政新風扑面而來。會風體現作風,作風決定形象。
[全文]
![]() |
48小時排行榜 | 48小時評論榜 | ![]()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